什么造就匯豐的傲慢 冷對理財產品虧損保險拒賠

2012-05-08 14:27     來源:中國網     編輯:范樂

  “不要盲目相信洋品牌,境外投資的風險不可不防”。一客戶在花1000萬元購買匯豐銀行的QDII理財產品四年后,僅剩下500萬元左右,不由感嘆。

  “投資有風險,客戶需謹慎”不假,但因外資銀行入駐中國后,一直宣稱其有“理財高端”、“服務優(yōu)質”、“可享受環(huán)球資本市場收益”等諸多美好愿景,中國投資者才紛紛解囊購買,結果卻是投資者頻頻虧損,銀行卻不予理睬,原因何在?在銷售過程中誤導和欺騙客戶也就罷了,理賠過程中,還推脫責任甚至出言恐嚇。中國經濟網記者曾多次致電并電郵匯豐人壽相關人士,均未得到回復。是什么造就了匯豐銀行或者說外資銀行的傲慢?又能指望誰來保護本土客戶的利益?

  匯豐銀行理財頻坑客戶 傷了客戶的錢包

  近年客戶購買匯豐銀行理財產品的虧損事件至少有五起,客戶虧損多則達千萬,有的人甚至已債臺高筑。

  2007年,杭州的嚴先生購買了匯豐銀行的兩只QDII產品—匯豐中國股票基金和霸陵香港中國基金。在2011年最慘的時候,1000萬的本金只剩下300多萬,到現(xiàn)在也只有500萬左右;2007年10月,金亮請匯豐私人銀行客戶經理幫忙推薦股票,3個月后,其賬戶里的120萬美金、60萬港幣化為泡影,還倒欠銀行23萬港元,因為他買的根本不是打折股票,而是高風險的金融衍生產品FA;2008年11月報道,北京儲戶方先生將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北京燕莎中心支行告上法庭,理由是自己明明辦的是存款,結果變成了雙利存款,導致一個月?lián)p失了30多萬元;2008年7月,任小姐到匯豐銀行廣州分行咨詢業(yè)務時,一位李姓經理跟她說澳幣走勢好,結果3個月后,不但沒賺還虧了5萬元;2008年7月22日,甘女士投入匯豐銀行42萬余元港幣做“雙利存款”,一周之后財產“縮水”了近10萬港元。

  多年辛苦錢,一朝付流水,換誰都難以承受。除卻購買投資產品本身就含有風險的因素外,造成投資者頻頻虧損的真正原因恐怕更應該是理財團隊不專業(yè),缺乏任何抵抗風險的能力和措施;利用客戶難以把握銀行業(yè)務的復雜性有欺詐之嫌。而這背后則是外資銀行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光鮮,難掩一味圖利的本質。

  匯豐人壽誤導銷售、拒絕理賠 對得起客戶嗎

  簽訂協(xié)議前,顧客是上帝;出現(xiàn)問題時,顧客不如乞丐。從笑臉相迎到不理不睬、甚至惡語相向,匯豐人壽令消費者寒心。

  2011年6月,匯豐人壽保險公司銷售人員主動給徐先生打電話推銷匯豐人壽的“高端醫(yī)療住院保險”產品,據推銷員描述,投保這款產品后,如消費者有住院需求,在保險公司成功通過審核后,消費者可以享受私家醫(yī)院最好、最高端的服務,保險公司將全額為消費者支付費用,并且沒有最高金額限制(包括香港地區(qū)的私家醫(yī)院)。

  為急于簽成協(xié)議,銷售人員并未要求徐先生進行身體檢查,只是表示徐先生“身體條件不錯,不需體檢”。然在2011年9月,徐先生因身體不適需住院治療時,匯豐人壽又以徐先生買保險前身體有疾為由,逃脫理賠責任,甚至在徐先生多次交涉未果的情況下,匯豐人壽客戶專案經理出言恐嚇“XXX先生,你的事情全HSCB都知道了,好玩嗎?請一定轉交給XXX先生!

  為什么匯豐人壽變臉如翻書?為什么匯豐人壽可以如此傲慢?誰來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外資企業(yè)在華見利忘義 本土客戶賠錢無助

  不知是何緣故原本口碑不錯的外資企業(yè)一入中國就變得傲慢無禮?是中國的市場環(huán)境所致嗎?

  不獨匯豐銀行,宋文洲先生理財賬戶內400多萬余值被渣打銀行侵吞,他五次致信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zhí)行總裁林清德,認為該行遲遲不解決與其的糾紛問題是一種“磨洋工”的態(tài)度;在花旗銀行打印96頁賬單客戶竟然需要交納4700元,暴利之高令人嘆為觀止;可口可樂“含氯門”已近一月,竟遲遲未見解決,誰來保障消費者的健康?

  為什么一面對中國消費者,外企的眼里只有利益?匯豐一位理財虧損客戶向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目前我所有的基金還在匯豐,到底如何解決,我很無奈。面對匯豐這么強大的企業(yè),我們投資者還能有什么更好的想法?面對外企在中國如此傲慢無禮,我們消費者還能有什么更好的辦法?

  什么造就了外企的傲慢?

  外企有什么底氣敢在異國他鄉(xiāng)如此傲慢?仔細思索,不難發(fā)現(xiàn),實際上是中國的市場環(huán)境給了他們傲慢的機會。

  一來中國消費者的“崇洋媚外”心理使他們過于倚重外資銀行,相信投入大于回報,而實際上,外資銀行或者說所有外企都有“南橘北枳”的通病,他們對本國客戶和中國客戶實行“雙重標準”,卻享受“超國民待遇”;二則中國的市場監(jiān)管相對不足,外企在中國的違法成本遠遠低于其守法成本。

  這些造就了他們的傲慢無禮,若沒有妥善的措施加以改進,中國消費者的維權之路恐怕還很長。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tài)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

    仁化县| 林口县| 江门市| 泸西县| 黄骅市| 甘德县| 桃园县| 大埔县| 建瓯市| 广元市| 大悟县| 巫山县| 天柱县| 康保县| 镇宁| 璧山县| 乌鲁木齐县| 清水县| 瑞安市| 深州市| 张家界市| 南木林县| 旌德县| 灵寿县| 呼玛县| 岳阳县| 重庆市| 通河县| 上犹县| 南华县| 蒙城县| 成武县| 金沙县| 安多县| 桃园市| 普宁市| 海宁市| 股票| 德保县|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