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資企業(yè)助重慶留守兒童走向開朗自信

時間:2013-05-06 08:57   來源:中新社

  山城重慶的春日里,身穿印有“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字樣綠色背心的一群人,有的肩扛方便面,有的手拎鞋子、洗衣粉等生活用品,有的牽著小孩,沿著山路向大山走去。

  近日,臺資企業(yè)頂新國際集團旗下的頂新公益基金會組織該集團在大陸各地的中高層員工逾60人,深入重慶山區(qū)到留守兒童家家訪,重慶綦江區(qū)永新鎮(zhèn)三會小學是其中一站。

  “我長大以后最想做警察,既可以抓小偷,也可以讓世界更少戰(zhàn)爭;其次是做老師,每天都可以和聰明的小朋友在一起”。在家訪路上,三會小學四年級學生劉利與中新社記者暢談理想。

  劉利的父親外出打工,平常她與母親和奶奶同住。她的母親患精神病無法勞作,體弱多病的奶奶已80歲,負責照顧她們母女倆。

  劉利家租住在他人的地下室,狹小、昏暗、蚊蟲亂撞。學習期間劉利住校,每周五步行回家一次,山路崎嶇,需走1個多小時。去往她家的一路上,頂新集團員工大多走得氣喘吁吁,被她落得遠遠的。

  “劉利家里這么困難,卻這么樂觀、開朗,讓人意外”,基金會工作人員羅玉川說。

  其實,劉利只是重慶逾百萬留守兒童中的一個。數(shù)據(jù)顯示,重慶農(nóng)村父母至少一人長期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逾107萬,全國則高達5800萬。缺乏家庭的正常關愛教育,留守兒童情感缺失等問題成為重慶乃至中國的一大社會問題。

  2010年重慶市教委和頂新公益基金會合作探索留守兒童培養(yǎng)的“4+1”模式,從政治思想、心理情感、行為養(yǎng)成、人格品質(zhì)、身體健康和營養(yǎng)安全方面,構建留守兒童培養(yǎng)新模式。為此,頂新基金會派專職人員推動“重慶留守兒童專案”。目前專案已擴展至重慶30個區(qū)縣的31所小學,涉及逾1.4萬名學生。

  頂新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滕鴻年對記者說,截至2012年底為專案已投入2300多萬元人民幣;饡為留守兒童培養(yǎng)制定詳盡的標準化流程,并派督導嚴格監(jiān)督標準的實施。

  三會小學校長黃利忠說,得到基金會支持后,學校組織起學生閱讀、講故事等活動;建立各色各樣的興趣小組,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共同慶祝生日,開通“知心姐姐信箱”,設立親情電話(學生可免費給父母撥打),定期組織老師家訪等從心理上關愛學生。

  “學生最大的變化是從性格內(nèi)向、語言表達較差的‘農(nóng)村娃’變得敢于、善于同人溝通;變得開朗、自信、陽光、可愛!秉S利忠說。

  組織企業(yè)員工去留守兒童家家訪又是基金會力推的一項活動。滕鴻年說,頂新集團有12萬員工,希望建立一個公益平臺,讓更多員工直接參與公益,既回報農(nóng)村,也能讓員工“見苦知!。

  滕鴻年認為,建一棟大樓容易,看得見也無需后續(xù)投入,屬“硬體”建設。而要改變學生的習慣、思想、品質(zhì)等屬“軟體”建設,看不見且見效慢。他認為,隨著大陸經(jīng)濟成長,山區(qū)學校的硬件設施愈加完善,但對學生的“軟體”建設還十分欠缺,且更為重要。

  家訪前,老師特地量好學生腳的大小,基金會準備好相應尺碼的新鞋。學生們在穿上新鞋的那一刻,都難掩內(nèi)心的喜悅和感動。劉利說,未來她也會努力去幫助困難的人,就像現(xiàn)在她得到別人的幫助一樣。

  滕鴻年希望留守兒童培養(yǎng)“4+1”模式能推廣到更多學校,但資金和人力有限,也希望當?shù)氐拇壬平M織能夠認養(yǎng)已逐步成型的31所學校。唯有如此,基金會才能將有限的力量“滾動”到其他的學校中去,讓更多留守兒童獲益。(作者 石龍洪)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wǎng)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江西省| 西贡区| 炎陵县| 霸州市| 尚义县| 孝义市| 尚志市| 宜昌市| 平武县| 涞水县| 象山县| 阳泉市| 手游| 开江县| 祁东县| 五寨县| 恩平市| 囊谦县| 洪泽县| 普安县| 阿瓦提县| 江阴市| 沈阳市| 洛南县| 蕉岭县| 襄垣县| 宜丰县| 攀枝花市| 宜君县| 宝清县| 永顺县| 沂源县| 舟山市| 福建省| 阿巴嘎旗| 扶余县| 威信县| 邢台县| 抚远县| 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