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媒體記者近身感受湘繡生命力

時間:2009-11-06 08:05   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臺灣媒體“圍攻”湘繡大師艾玉奇老先生(中國臺灣網(wǎng) 陳寧 攝)

 

  中國臺灣網(wǎng)11月5日長沙消息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湘繡的文化魅力卻較少被臺灣同胞所熟悉。第六屆“兩岸媒體來湘聯(lián)合采訪”的第一站就來到了湘繡的發(fā)源地——沙坪。湘繡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shù)讓兩岸記者感受到了一種生命的訴說與傳承。

  湘繡素有“繡花能聞,繡鳥能叫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之境界。來自聯(lián)合報的林宗盛和大部分臺灣記者一樣,對于湘繡文化的了解知之甚少。當(dāng)他第一眼見到湘繡時,惟妙惟肖的繡畫使他誤以為這是一幅油畫。他告訴記者,湘繡的表現(xiàn)力太傳神了,尤其是人物的作品,儼然一幅油畫作品。

  如果說湘繡的傳統(tǒng)平面繡帶給大家的是感嘆,那么難度更大的“雙面異色繡”、“雙面全異繡”帶給臺灣朋友更多的是神奇。在湘繡的一家工作室,我們有幸遇到了一位具有50多年豐富刺繡經(jīng)驗的湘繡大師。在臺灣朋友的邀請下,她向大家進行了“雙面繡”的操作展示。從飛針走線的素手間,從專注于色彩的神態(tài)里,從栩栩如生的作品中,臺灣媒體感受到了他頑強的生命力,感受到了湘繡演繹出的湖湘民間工藝的別樣風(fēng)情。他們表示,這樣的特色文化在臺灣知道的人很少,湘繡的拍攝讓他們不虛此行。

  湘繡起源于民間刺繡,已有2000多年歷史,史稱“楚繡”,與蘇繡、粵繡和蜀繡一起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繡。湘繡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巧妙地將中華傳統(tǒng)的繪畫、詩詞、書法、金石等各種藝術(shù)融為一體,運用七十多種針法和一百多種顏色的繡線,充分發(fā)揮了湘繡的表現(xiàn)力,精細入微地刻劃了物象的外形和內(nèi)質(zhì)。(記者 陳寧)

 

 

正在繡制的孫中山頭像吸引了不少臺灣媒體拍攝(中國臺灣網(wǎng) 陳寧 攝)

 

 

湘繡的人物作品栩栩如生,宛如一幅油畫作品(中國臺灣網(wǎng) 陳寧 攝)

編輯:王曉燕

相關(guān)新聞

圖片

本網(wǎng)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