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蕉嶺與臺灣客家人文淵源深厚

時間:2014-05-27 10:22   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中國臺灣網(wǎng)5月27日蕉嶺消息 廣東蕉嶺與臺灣淵源深厚,兩地往來歷史悠久,緣續(xù)300余年,可謂人緣、血緣、地緣一脈相承。蕉嶺也由此成為全國重點(diǎn)臺鄉(xiāng),廣東省首個省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據(jù)文獻(xiàn)記載,蕉嶺人移民臺灣,始于清康熙年間,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大約集中在四個時期。其中大多因戰(zhàn)亂或洪災(zāi),使許多蕉嶺人流向臺灣謀生。1945年至1949年間,蕉嶺有2000人以上赴臺。

  原文化局局長、抗日“三英杰”研究會會長湯國云:我們蕉嶺人遷居臺灣有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明末清初,這部分人不多;第二個時期人比較多,即1683年到1864年,約有34姓、480多家人遷臺,占蕉嶺原有姓氏的73%左右;第三個時期是清末到民國后期;第四個時期是抗戰(zhàn)到解放前夕這個時期;改革開放以后,由臺灣回家鄉(xiāng)的比較多,產(chǎn)生了涉臺婚姻,有大批女士隨夫去臺定居。

  遷居臺灣的蕉嶺人,不忘故土、不忘宗親,至今還保留延續(xù)了許多客家文化習(xí)俗。臺灣的一些地名,沿用蕉嶺當(dāng)?shù)氐拿Q,如苗栗縣的“蕉嶺街”,桃園縣的“龍?zhí)多l(xiāng)”,臺中縣的“神岡鄉(xiāng)”,新竹縣的“新埔鎮(zhèn)”等等。此外,在臺蕉嶺人為了子孫后人念祖溯源,修建了與家鄉(xiāng)一樣的宗族祠堂。如高雄縣美濃鄉(xiāng)居所建的“旗形公祠”、“龜形公祠”,與徐溪鐘氏祠堂一模一樣;在苗栗縣有湯氏宗祠,其堂聯(lián)“高掛圖書故里家山猶在眼,思昌祖德修譜紀(jì)念塑天涯”充分反映了湯氏宗親不忘故土、思鄉(xiāng)念祖之情結(jié)。

  原文化局局長、抗日“三英杰”研究會會長湯國云:在臺的蕉嶺人有三個方面是不變的,一是節(jié)日,春節(jié)、元宵,臺灣還保留“天穿日”,到“天穿日”客家人要煮圓粄湯;清明,他們不僅要掛紙,還要專門組團(tuán)回大陸祭祖;二是保留語言,講客家話;三是保留飲食習(xí)慣,“正月半”要吃湯圓,節(jié)日出桌的菜色跟我們一樣,有湯圓等;還有唱山歌,山歌他們不會忘記。

  此外,蕉嶺的許多歷史名人也與臺灣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如晚清抗日保臺愛國志士、詩人、教育家丘逢甲,辛亥革命中為抗日復(fù)臺而壯烈犧牲的愛國志士羅福星等等。他們的生平事跡教育意義深遠(yuǎn),影響廣泛。拉近了蕉嶺與臺灣的距離,促進(jìn)了兩地交流、交往,增進(jìn)了兩地情誼。而他們愛國愛鄉(xiāng)的精神,也正是兩岸人民血濃于水的真實(shí)寫照。 (中國臺灣網(wǎng)、蕉嶺縣臺辦聯(lián)合報道)


編輯:雍紫薇

相關(guān)新聞

圖片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

绥宁县| 盐源县| 阿拉善左旗| 太谷县| 民权县| 清流县| 绿春县| 绥化市| 马关县| 屯留县| 蕉岭县| 邢台县| 鄯善县| 鹤峰县| 孝感市| 虎林市| 阜康市| 安宁市| 竹山县| 北安市| 东阳市| 伊川县| 金乡县| 唐海县| 图木舒克市| 当阳市| 抚松县| 巴楚县| 开平市| 太仆寺旗| 鹤岗市| 建宁县| 旬邑县| 忻州市| 襄樊市| 古丈县| 兖州市| 扬州市| 英吉沙县|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