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聚焦:同名同源 情牽閩臺

2016年08月04日 08:44:00來源:人民日報

  茶香四溢,福建鄉(xiāng)親拿出八閩名茶“大紅袍”饋贈;甘甜如蜜,臺灣同胞以寶島特產橄欖紅糖回禮——“同名村、心連心”活動不久前以如此溫情的方式在廈門拉開序幕。當日,百余名臺灣“同名(同宗)村”代表和學者跨海而來,與300余名大陸鄉(xiāng)親共聚一堂,共話血脈親情。

  同名:超八成臺灣民眾祖籍福建

  同名村,是閩臺兩地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現(xiàn)象。早在明清時期,便有福建先民遷居臺灣。據(jù)統(tǒng)計,臺灣民眾祖籍福建約占83.1%。隨著移居,從祖籍地帶去的傳統(tǒng)文化、民間習俗、民間信仰等也落地生根。先民還把自己在大陸祖籍地的地名、街巷名、宗祠名、寺廟名等,作為在臺灣新聚居地的相應名稱,并沿用相同的堂號、沿用傳世輩字序列,就此形成了兩岸“同名村”。

  “兩岸同名村數(shù)以千計,凝聚了福建先民飲水思源、不忘故土的感情,也印證了海峽兩岸割舍不斷的血脈親情和宗族關系。”全國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副會長楊毅周表示,每個同名村的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延續(xù)著割舍不斷的血脈親情和對故土的眷戀之情。

  第八屆海峽論壇上,閩臺76對同名村鎮(zhèn)近400名鄉(xiāng)親共同探親謁祖、修撰族譜、敘緣聯(lián)誼,而這也是連續(xù)第四年舉辦“同名村、心連心”活動。

  同源:“認祖詩”“同心樹”兩岸一家親

  6月12日,漳州市南靖田螺坑黃氏宗祠,一幅畫像吸引了黃輝要的目光。

  “駿馬堂堂往異鄉(xiāng),任從勝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xiāng)即故鄉(xiāng)。朝夕莫忘親命語,春秋須薦祖宗香。但愿蒼天垂庇佑,三七男兒總熾昌!秉S輝要來自彰化埔心鄉(xiāng)埤腳村,盡管是第一次到黃氏宗祠,但只看了開頭,黃輝要立刻流利讀出后面的詩句,那正是他幼時背誦千百遍的“認祖詩”。

  黃輝要說,小時候父親經常要他背誦這首詩,而在臺灣只要能背誦這首詩的黃姓鄉(xiāng)親,就是從大陸來的黃家宗親,甚至還可以根據(jù)“認祖詩”個別詞句的變化,知道是哪個分支的族親,“這是我們黃氏家族宗親共同的認祖密碼!

  一首“認祖詩”,是黃輝要尋親的血緣密碼;兩棵“同心樹”,則見證了泉州市泉港區(qū)后龍鎮(zhèn)柳亭村與臺灣鄉(xiāng)親頻繁往來結下的累累碩果。

  6月12日,柳亭村村民與來自臺灣的鄉(xiāng)親一同在泉港植物園栽下兩棵“同心樹”!叭塾396個姓氏,其中有33個在臺留有后裔,因此泉臺兩地宗親的交流十分密切!绷ご宕迕耜惏ⅧB老人已有84歲高齡,每有臺灣宗親來訪,他總是盡可能地到場!28年前,我們村第一個來大陸尋根的臺灣人就是陳姓后人!标惏ⅧB說,“同名村”交流活動開展以來,兩岸的宗親們更是越走越近。

  “同心樹”下,臺灣宗親陳龍雄掬起了一把紅土,了卻了心中一個特殊的心愿!拔覀冏迦硕紒碜耘_灣苗栗縣后龍鎮(zhèn),跟大陸的后龍鎮(zhèn)是一樣的名字!标慅埿壅f,“小時候,祖父母常對我說,咱們是泉州人,講的是泉州話,咱的根在泉州!眱赡耆蝸泶箨憣じ年慅埿郏粌H找到陳氏宗祠所在地,還特意帶回了幾捧故鄉(xiāng)土,“在臺灣,我們的祖先墳冢朝著大陸方向,將故土撒在先祖墳上,也算遂了祖先的一個心愿!

  同心:從親情交流走向合作共贏

  “我們臺灣嘉義梅山鄉(xiāng)的居民,祖先大多來自泉州南安梅山鎮(zhèn)!迸_灣嘉義縣劉侯氏宗親會常務監(jiān)事侯冬賢近日再次來到南安,與福建鄉(xiāng)親共同謁祖。這次他還有一項特別的任務。

  “幾年前,通過族譜考證和實地探訪,我們找到了同宗同源的南安梅山鎮(zhèn)!焙疃t說,交流中,福建宗親會不僅扶持成立了臺灣嘉義宗親會,兩岸還決定共同修繕族譜。侯冬賢正是修繕小組成員之一,“我們找到了泉州南安、臺灣嘉義以及在香港的劉氏宗親,三地將各自修繕好族譜,再整合到一起!

  親不親、故鄉(xiāng)土,經濟合作讓土親人更親。臺灣嘉義縣樸子市雙溪口與漳州平和縣板仔鎮(zhèn)雙溪村是同名村。今年6月舉辦的第八屆海峽論壇上,來到漳州參加活動的除了臺灣鄉(xiāng)親,還有農業(yè)方面的專家。“雙溪口以農業(yè)產業(yè)為主,香瓜、甘蔗、稻米品質優(yōu)良。”雙溪口社區(qū)發(fā)展委員會干事翁曜川說,“希望此次交流不僅加強親情,還在農作物生長、病蟲害防治方面進行交流合作,增進兩地鄉(xiāng)親共同的福祉。”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于我們|本網動態(tài)|轉載申請|聯(lián)系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