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與道德進步不兼容嗎

時間:2012-05-14 14:54   來源:北京日報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大轉型是一場深刻的變革,在此過程中產生的秩序失范,壟斷尋租,貪腐奢侈,過度逐利等轉型期的亂象,影響了社會整體的道德氛圍。如果只看表面,很容易得出市場經濟與道德進步不兼容的結論,以至于很多人開始懷念計劃經濟時代,認為那個時候雖然貧窮落后,至少各安其位,沒有這么多貪腐自利的行為。尤其是近年來引起廣泛關注的一些社會事件,更讓有些同志對市場經濟能否帶來道德進步表示懷疑。然而,深入分析這些問題的產生,就會發(fā)現(xiàn),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采取的是一條漸進的改革路線,即改革是從舊體制薄弱環(huán)節(jié)入手,隨著改革的推進,市場經濟成分相對于計劃經濟部分日漸增多,從整體上體制環(huán)境也得到了改善,但一個不可逾越的問題是,改革越到后來,剩下的舊體制部分就越堅固,改革也因而越困難。這個時候,新舊體制的膠著反復狀態(tài)就會產生很多違背公平正義的事情。

  因此,說道德進步與市場經濟不兼容,以致認為計劃經濟條件下的人更高尚,無疑是打錯了板子,開錯了藥方。要充分認識到,伴隨市場經濟成長的是民眾廣泛的道德覺醒,市場經濟為深藏在人性中的向善追求提供了廣闊的展示空間。這些年來,地震、泥石流、水旱災害等大小自然災難不斷,但我們已經有充裕的力量開展救援和災后建設,這都是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帶來的社會財富極大增長的結果。面對災難,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更是以各種方式傾力救助,感人事跡,所在多是。這充分說明,民眾越是擁有廣泛充分的自主權利,越是能夠為自己行為負責,則民眾道德意識越完整。換言之,道德行為是一種自主的有意識選擇的結果,如果一個人無法為自己的行為和命運負責,自主選擇處處受限,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道德行為。而市場經濟恰恰就為民眾提供了向善的自由選擇權利和物質條件,因為市場經濟本身就是老百姓自主創(chuàng)造財富的經濟。

  這里順便談談發(fā)揚雷鋒精神的問題。市場經濟條件下繼承發(fā)揚雷鋒精神需要具備一些條件,雷鋒精神不會自動起作用。首先,在服務公眾的主體力量上,單靠各級黨委政府的組織還不夠,還要更多發(fā)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實際上,以志愿者組織、慈善基金等為代表的社會慈善公益組織影響日益突出,它們使得原先個人幫助或小集體幫助的力量借助市場化的組織技術,依靠有著企業(yè)家精神的善心人士的努力,成千百倍地放大。因此,應當充分信賴和依靠這支力量,從政策法規(guī)上為社會組織發(fā)揮作用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其次,面對民眾多樣化高度分散的需求信息,單靠黨委政府的一些職能部門去收集掌握已經力不從心,這就要發(fā)揮各類媒體的影響溝通能力,包括平面媒體,網(wǎng)絡、微博等新興媒體的作用。媒體對信息有天生的敏感度,通過他們的整理傳播,引導公眾集中關注某類人群和事件,把需要幫助人群的需求信息向整個社會發(fā)布,以期得到善心人士援手。再次,市場經濟還培育了一大批經濟社會精英,作為企業(yè)家、知名人士、社會活動家,他們的影響不可忽視,如能引導他們更多投入到幫助他人的公益活動中來,將為雷鋒精神的傳揚平添一股強大力量。

  筆者深信,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fā)展與民眾自主空間的增強,社會整體道德水準將進一步提升,雷鋒精神也會在市場經濟里以更加多樣的形態(tài)得到發(fā)揚。(蘭文飛 學習時報編輯)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