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人民日報:文藝評論要讀懂網絡時代

2017年07月10日 14:0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做好互聯(lián)網時代的文藝評論,首先要讀懂這個網絡時代,在此基礎上不斷繼承和創(chuàng)新文藝理論,創(chuàng)造出符合時代特點的新的文藝評論形式

  “互聯(lián)網+文藝”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形式,也對傳統(tǒng)的文藝評論形成了挑戰(zhàn)。作為因時而評、因事而評的文藝評論,只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表達形式和評價標準,樹立正確“三觀”,充分融入網絡環(huán)境,培養(yǎng)市場意識,才能跟上時代步伐,煥發(fā)新的活力。

  網絡文藝評論要能“扛大旗”。文藝評論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一面鏡子,理應具有擔當精神。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要增強政治敏銳性,做到頭腦清醒、旗幟鮮明。同時,網絡文藝評論工作者理應以“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處理好“義”和“利”之間的關系,敢于褒優(yōu)貶劣、激濁揚清,增強人們的道德責任感,弘揚主流價值觀,使文藝創(chuàng)作保持綠色健康的生態(tài)。當前,互聯(lián)網文藝評論出現了嬉笑怒罵、插科打諢、碎片化、割裂化等傾向,這是對傳統(tǒng)文藝評論嚴重脫離網絡文藝發(fā)展的解構與叛逆。但文藝評論畢竟是一項具有濃厚理論色彩和思辨精神的實踐活動,需要基本的理論擔當。做好互聯(lián)網時代的文藝評論,先要讀懂這個網絡時代,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的文藝評論形式,為互聯(lián)網文藝找到符合其內在特點的理論視角。

  網絡文藝評論要有“網絡感”。互聯(lián)網時代的文藝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已不可和傳統(tǒng)文藝一概而論。以網絡小說為例,其敘事方式、文化內涵、創(chuàng)作模式、創(chuàng)作理念等,與傳統(tǒng)小說完全不同,以傳統(tǒng)的文藝評論方式來評價,肯定是不合時宜!安偾髸月,觀千劍而后識器”。唯有深度參與網絡文學、網絡影視、網絡音樂等各類網絡文藝生活,從“網生代”的情感體驗出發(fā),熟悉其思考和表達方式,才能作出有意義的評論。當前,隨著網絡文藝形式和傳播渠道的多樣化,網絡中已形成不同的文藝評論“圈子”,各有不同的評論方式,如網絡音樂評論主要是在論壇、貼吧、相關音樂軟件,網絡視頻評論則主要在留言區(qū)、討論區(qū)、彈幕,等等。了解這些“圈子”文化,洞悉其評論視角、思考方式和新銳觀點,應當成為網絡文藝評論的“日課”。

  網絡文藝評論還要“能進場”。與傳統(tǒng)文藝評論相比,網絡時代文藝評論工作中市場因素的影響更加凸顯。對文藝評論而言,互聯(lián)網是充滿機遇的“風口”,文藝評論能否號準市場的脈搏,應當成為一個重要的價值評判標準。因此,網絡文藝評論應緊盯市場前沿,開發(fā)評論和市場結合的新模式,善于在海量的網絡文藝產品中慧眼識珠,緊盯市場“潛力股”。同時,也要打造網絡文藝評論的市場品牌,走差異化發(fā)展道路,建立獨具個性的市場品牌,通過指導創(chuàng)作、促進消費,贏得資本回報、激發(fā)市場活力,進一步推動文藝評論走向繁榮,參與競爭,實現雙贏。這是不同于前人的職業(yè)標準,也是網絡文藝評論工作者的時代使命。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10日 05 版)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