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梁”獎如何不被“戳脊梁”

時間:2011-07-18 15:08   來源:齊魯晚報

  近日,倪萍獲評“共和國脊梁”功勛人物稱號。倪萍表示,“共和國脊梁”活動沒有收任何費用。日前,有網友爆“中華脊梁”評選候選人只需繳納9800元。主辦方表示,“共和國脊梁”與“中華脊梁”評選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辦方,但是不清楚兩者的區(qū)別。(7月17日《新京報》)

  真是應了“陰錯陽差”和“按下葫蘆起來瓢”的古話,原本是出于對“共和國脊梁”獎得主倪萍的質疑,卻意外牽出另一個與之類似的“中華脊梁”獎的“花錢買獎”新聞。更令人奇怪的是,這兩個“脊梁”獎,竟涉及到一個共同的主辦單位———中國經濟報刊協(xié)會。

  同一個主辦單位同時推出兩個涵義雷同的評獎活動,著實讓人看不懂。兩個“脊梁”獎究竟有何區(qū)別,別說公眾一頭霧水,就連中國經濟報刊協(xié)會副會長自己也說不清楚:“文件里有電話,你們去聯(lián)系那些電話!惫P者以為,不管主辦方如何搪塞推脫,有一點卻是不爭的事實,那就是時下社會評獎活動的亂象叢生。

  評獎本來是政府或民間組織基于對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和單位的激勵措施,是非常嚴肅之事。但如今卻成了滿世界亂飛的帽子、輪流坐莊的施舍,神州無處不評獎,誰人頭上無獎項,你是“中國名牌”、我是“馳名商標”、他是“信得過產品”,重復雷同的獎項多如牛毛,而且動輒以“國”字當頭,讓人眼花繚亂,難辨真?zhèn),以至于有人不得不在品牌的前面冠以“正宗”的標簽,以示區(qū)別。因此,有必要對獎項來一次全面認真清理和規(guī)范,合并同類項,突出針對性,唯此才能彰顯其權威性和公正性,遏制“獎泛濫”和“獎騷擾”。

  既然設獎是為了獎勵先進、倡樹標桿,獎項的純潔性和公正度就是維系其公信力的基礎和生命,任何“花錢買獎”都一文不值。然而,在功利盛行、權錢交易的時下,免費的獎項猶如鳳毛麟角般稀缺,公眾對諸如“跑獎”、“買獎”、“權力定獎”等評獎黑幕早已詬病良多,“花錢九千八,‘脊梁’抱回家”,不過是“花錢買獎”的又一實例。因此,去年國家質檢總局在推出質量管理領域的最高獎項—————國家質量獎時承諾,“國家質量獎評獎不向企業(yè)收取任何費用”,著實被網友“正面”解讀了一番。筆者以為,為確保各類評獎活動的公正性和信譽度,不管獎項來自官方還是民間,都必須莊嚴承諾“決不收受獎者和參與者一分錢”。

  無論是公眾對評獎標準的質疑,還是對入選者資格的爭議,抑或是對其種種黑幕的詬病,都無不折射出公開透明的缺失。以“脊梁”獎為例,人們之所以關注其獲獎人選,關鍵看重“脊梁”的涵義,不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被冠以“共和國脊梁”稱謂的。而魯迅那段“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的名言,世人皆知,這似乎當屬“中國脊梁”的權威定調,只是不知主辦方是如何確定評選標準的。因此,只有對獎項的涵義明確界定,讓評選標準、評定程序公開透明,并主動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和輿論的評判,才能確保評獎的公信力和社會的認可度,這不僅有利于對獎項本身含金量的維護,更是對誠信社會建設的引領和促進。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