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利比亞大使身亡 美國是自食苦果

時間:2012-09-17 14:31   來源:解放日報

  2012年9月11日,第11個“9·11”紀念日,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在班加西遇襲身亡。這恐怕不是巧合,因為事件的導火索——那部詆毀伊斯蘭教先知的影片,正是趕著這個時間點去的。幾天過后,反美浪潮非但沒有偃旗息鼓,反而從伊斯蘭世界向澳大利亞、法國、英國等國蔓延。15日,這場鬧劇的始作俑者——制片人納考拉接受警方問詢。美方官員表示,由于影片拍攝受到“言論自由”法律保護,因此不會被視為犯罪。

  這讓筆者想到了一件“類似”事情。2010年,美國最資深的白宮女記者海倫·托馬斯被迫退休,僅僅是因為她發(fā)表了批評猶太人的言論。兩件事情一比較,似乎給人這樣一種感受:在美國,對于不同對象,“言論自由”的尺度也可不盡相同。

  這或許就觸及到問題的本質。按理說,文明間本無高下優(yōu)劣之分,但美國乃至西方的一部分人,總是帶著優(yōu)越感來俯視伊斯蘭文明。這大概就可以解釋,從英國拉什迪出版《撒旦詩篇》開始,到丹麥“漫畫”事件、美國教士瓊斯“焚經(jīng)”行為,再到駐阿美軍虐尸虐囚丑聞,雖然每次都會激起伊斯蘭社會的怒火,但類似鬧劇仍然層出不窮。

  更令人遺憾的是,這種偏執(zhí)的傲慢也影響了美國的中東政策。我們看到,在本次反美浪潮中,埃及、利比亞、突尼斯、也門民眾反應最為激烈。而這幾個國家,恰恰又是美國“改造”中東的“樣板”之作。攻擊美國使領館、殺害美國大使沖撞人類文明底線,理應受到譴責。但釀成這個苦果的,不是別人,恰是美國自己。借助所謂的“阿拉伯之春”,華盛頓沖垮了原有地緣格局,鏟除了舊有強人政權,帶來了西方制度體系?上,“強扭的瓜不甜”,強加給中東的那一套制度明顯水土不服,當?shù)孛裆匆姼纳疲案锩绷粝碌撵鍤鈪s難以消弭。華盛頓自以為是,結果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因此,“9·11”紀念日發(fā)生大使殞命的悲劇,至少告訴了華盛頓兩點。從短期看,美國強行推動敘利亞政權更迭“禍福難料”,埃及、利比亞今日之混亂可為鏡鑒,華盛頓理應有所考慮。從長遠看,如何消弭“9·11”后不同宗教間、不同文明間的排斥、隔閡與猜忌,更需要華盛頓好好思量。因為對于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而言,擊敗和消滅“基地”或本·拉丹并不太難,但是如果不改變自己居高臨下、到處頤指氣使的姿態(tài),那么誰能保證此類悲劇不會重演呢?

  班加西悲劇給了美國一個反思的契機,希望華盛頓應該好好想想,導致這場悲劇的根源是什么,該如何避免悲劇重演。如果真能如此,也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