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張文生:“太陽花學運”表現(xiàn)出“極獨化”傾向

2014-04-08 15:23:00
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字號

  繼攻擊行政機構、舉行3·30集會游行之后,反服貿人士又在臺灣立法機構召集所謂“人民議會”討論“兩岸協(xié)議監(jiān)督條例”,要求臺灣當局全面接受學運的訴求。華廣網(wǎng)今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所長張文生的文章指出,青年學生的單純和激情成為“極獨”政治勢力加以利用的機會,學運極端“臺獨”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然而歷史潮流是前進的,“極獨”勢力逆勢而動、違背兩岸主流民意,其圖謀必然難以得逞。

  全文摘編如下:

  臺灣少數(shù)學生以“反服貿”為名占據(jù)立法機構的所謂“太陽花學運”已經(jīng)超過20天時間,繼攻擊行政機構、舉行3·30集會游行之后,又在臺灣立法機構召集所謂“人民議會”討論“兩岸協(xié)議監(jiān)督條例”,要求臺灣當局全面接受學運的訴求。臺灣社會要求學運退場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學運極端“臺獨”化的傾向也越來越明顯,少數(shù)政治勢力挾持少數(shù)學生,逼迫臺灣當局答應他們在合法的渠道無法取得的政治訴求,其中包括把兩岸關系定位為“國與國關系”的“臺獨”政治訴求。太陽花學運“極獨化”的政治傾向體現(xiàn)在政治訴求、政治主導、政治性格等多個方面,不能不引起海內外中國人的高度警惕。

  一、在政治訴求上,學運有“極獨”政治勢力“反中”、“反華”的極端政治主張。學生運動一開始提出“反黑箱”的訴求,把矛頭對著程序性問題,對著臺灣立法機構,而不是直接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xié)議”。然而,隨著學運的發(fā)展,訴求不斷升級,訴求直接定在“反服貿”,學運向臺灣當局公開提出的四項訴求的核心就是“反服貿”,乃至阻擋兩岸未來有可能簽署的任何協(xié)議。學運雖然訴求“反服貿”,可是并不關注如何理性討論服貿協(xié)議本身,“反黑箱”、“反服貿”只是蒙蔽一般民眾的借口而已。所謂“反服貿”,既不是反對程序,也不是反對內容,其實關鍵是“反對中國”、反對大陸。極端“臺獨”勢力看到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不斷改善,和平發(fā)展日益受到臺灣民眾的支持,內心充滿了焦慮、恐懼、甚至是絕望,于是利用在臺灣社會掀起“反黑箱服貿”潮流之機,掀起“反中”、“反華”的政治惡浪,挾持部分單純的青年學生,試圖逆轉、阻擋、改變、影響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進程。臺灣媒體就揭露“反服貿是假,搞臺獨是真”。所謂的“反服貿”學運已經(jīng)漸漸露出了極端“臺獨化”的真面目,要求召開“憲政會議”討論政治議題,在學運支持的所謂民間版“兩岸協(xié)議監(jiān)督條例”中直接塞進了“兩國論”的政治訴求。學生運動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的關心公共政策的社會運動,而是帶有鮮明“臺獨”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極獨化”政治運動。

  二、在政治主導上,“極獨”政治勢力直接插手和操縱了學生運動的政治走向。“太陽花學運”不僅在政治主張上與“極獨”政治勢力相互呼應,而且在運動的政治主導權上也與“極獨”政治勢力沆瀣一氣。深度介入學運的所謂社團組織包括“黑色島國青年陣線”、“臺灣教授協(xié)會”、“臺灣農村陣線聯(lián)盟”、“綠色公民行動聯(lián)盟”等,這些組織均是活躍在臺灣社會各種政治活動中的極端“臺獨”組織。學生還與所謂社運組織結成了學運的“九人決策小組”,其中包括林飛帆、陳為廷等五名學生,和“臺灣教授協(xié)會”會長呂忠津、“臺灣農村陣線聯(lián)盟”發(fā)言人蔡培慧、“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黃國昌、律師賴中強等四名“極獨”分子。所謂“太陽花學運”已經(jīng)完全為極端“臺獨”勢力所控制和影響,被“極獨”政治勢力所利用。日益升級的政治訴求,專業(yè)而復雜的民間版“兩岸協(xié)議監(jiān)督條例”顯然不是單純的學生所能提出來的,而是這些“極獨”分子精心策劃的結果。雖然民進黨政治人物在臺灣立法機構“保護”學生,發(fā)動群眾聲援學生,但是有時連民進黨自己也不得不靠邊站。因為極端政治勢力不信任民進黨政治人物,當然也擔心民進黨的介入搶奪了他們的政治舞臺。極端“臺獨”政治勢力對學運的掌控也決定了太陽花學運“極獨化”政治傾向的命運。

  三、在政治性格上,學生運動繼承了“極獨”政治勢力不擇手段、一意孤行的風格。“太陽花學運”繼承了“極獨”政治勢力為了“臺獨”主張不擇手段、不顧現(xiàn)實、不愿妥協(xié)、一意孤行的政治性格。“極獨”政治主張是違逆現(xiàn)實的,是得不到大多數(shù)臺灣民眾支持的,因此,“極獨”政治勢力往往采取體制外的極端的非正常手段來突顯他們的政治訴求!疤柣▽W運”不顧大多數(shù)臺灣民意的譴責,盤據(jù)在臺灣立法機構,要求臺灣當局照單接受他們的訴求,否則便“死磕到底”,不惜流血。這樣的行事風格和“極獨”政治勢力一脈相承,這也決定了“太陽花學運”不太可能和平落幕。由于沒有多少群眾基礎,“極獨”勢力慣于走街頭沖突路線。而這次學生運動給他們提供了幕后策劃、指揮、操控的機會,既把學生推到前臺引發(fā)臺灣民眾的同情,又可以打著人民的旗號來沖擊臺灣現(xiàn)有體制,“極獨”勢力自己還可以藏身幕后。近年來的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增強了“極獨”勢力的絕望心態(tài),利用這次學生運動,島內“極獨”政治勢力必然孤注一擲、死纏爛打。

  島內“極獨”政治勢力一直都在千方百計阻撓、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青年學生的單純和激情成為“極獨”政治勢力加以利用的機會。然而,歷史潮流是前進的,“極獨”勢力逆勢而動、違背兩岸主流民意,其圖謀必然難以得逞。(張文生,作者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所長、教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