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guān)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太魯閣司機兩岸旅游"觀感":退休后體驗大陸風情

2016年03月10日 09:21:55  來源:新華網(wǎng)
字號:    

  44歲的林枝憲,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駕駛著“臺灣好行”景點接駁巴士,不緩不急地平穩(wěn)穿行在太魯閣山路上。即使這樣的速度,他的中巴左前方玻璃上依然留有被碎石砸到留下的長長裂紋。

  記者日前在太魯閣搭乘了林枝憲的接駁車,并在停車間隙和他交談。作為一名有十多年駕齡的“老司機”,林枝憲在盤山公路上“駕輕就熟”。他知道哪個轉(zhuǎn)角需要減速避讓,哪段公路可能有落石要特別小心。

  “在旅游景點開車,要比其他司機具備更多資質(zhì)!绷种椪f,要考取多種“通關(guān)證書”,不定期參加交通部門培訓,接受各類案例宣導。對各種交通規(guī)則“熟稔于心”的他對這些培訓毫不排斥,“保證游客的生命安全,也同時在保護自己”。

  他也從前段時間花蓮陸客游覽巴士側(cè)翻事故中汲取教訓!靶熊囁俣忍煲此迹荒転榱粟s行程而忽視安全;但這位司機的確在關(guān)鍵時刻機警地將車頭轉(zhuǎn)向山壁,避免沖入另一側(cè)海下可能引發(fā)的更嚴重傷亡”。

  太魯閣是臺灣著名景點,以高山和峽谷為主要地形特色,其中中橫公路太魯閣到天祥的立霧溪河谷兩岸皆由大理石巖層構(gòu)成,故有“大理石峽谷”之稱。

  因地貌特殊,太魯閣步道雨季常有危石落下。2009年4月、2010年1月先后發(fā)生落石砸到大陸游客事故。這些事故時刻在提醒林枝憲不能掉以輕心。

  林枝憲的巴士屬于公交車,每天穿行在花蓮至天翔之間,經(jīng)過太魯閣大部分景點,游客招手即停。

  由于大陸團隊游客主要乘坐旅游公司游覽巴士,林枝憲所能接觸到的大陸游客,主要是自2011年6月28日開放陸客赴臺個人游后才慢慢增加的散客。

  “我很喜歡和大陸游客聊天,交流起來好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林枝憲說,大陸朋友們會向他咨詢各種問題,譬如當?shù)厝说纳盍晳T、愛好、薪資水平等,也會請他建議更加“本地化”的旅游路線。

  車前擋風玻璃內(nèi)側(cè)放著一個小面包和三顆蓮霧,是一名大陸游客隨手送他的,“聊得太投緣了,客人一定要留下來!绷种棥安坏貌弧笔障逻@份情意。

  而從未去過海峽對岸的林枝憲,也在和大陸游客的聊天中感受到大陸經(jīng)濟的飛快發(fā)展和人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選擇‘個人游’的大陸人,多數(shù)很有素質(zhì)。他們帶著地圖和旅游書,去的地方是自己精心選擇的,想深度了解和觀察寶島風土民情!绷种椪f。

  在他眼里,團隊游要完成七天游遍臺灣的“目標”,往往走馬觀花!皩嶋H上真正要感受臺灣,應(yīng)該多停駐,多與當?shù)厝私涣,住在民宿而不是旅館!彼e例說,太魯閣每天下午3點后都會迎來不少陸客團游覽車,他們匆匆在“燕子口”停下,拍照,然后就下去,“并沒有領(lǐng)略到真正的太魯閣風光”。

  “臺灣旅游資源很豐富,但要讓大陸游客愿意成為赴臺游的‘回頭客’,旅游部門一定要做足功課,從服務(wù)質(zhì)量、游覽內(nèi)容到安全保障等都全面到位,才能真正吸引、打動同胞!绷种椪f。

  為了保證大陸游客安全,太魯閣已采取多項維護游客的安全措施,目前不少巖壁正在接受“水泥噴注”,把所有存在隱患的巖石固定住。而臺灣旅游觀光部門也要求所有承攬大陸游客業(yè)務(wù)的游覽車,必須是出廠10年以內(nèi)的。

  有兩個孩子的林枝憲承擔著家人的生計,在巴士公司每個月3萬到3.5萬新臺幣的收入,在花蓮本地算中等水平。但林枝憲還是努力打拼,除了接駁車司機的工作,他每天早晚還承擔了接送當?shù)貙W校學生上下學的任務(wù)。

  有時凌晨4點多就起床,每天至少行駛200公里。但林枝憲從不覺得累。言談之間始終笑意盈盈,不時開著玩笑。一樣的路線,一樣的風景,他卻“從來沒看夠”。

  “用積極的心態(tài)和眼光觀察周遭,就會得到積極的情緒回饋!彼劾锏奶旈w峽谷風光,在不同時段、天氣下呈現(xiàn)著千姿百態(tài)、萬般美好。

  林枝憲對大陸也充滿好奇,“我最想去西藏、內(nèi)蒙古,想體驗西域和大漠風情!彼劾锏拇箨懛鶈T遼闊,大山大水,氣象萬千,“用退休后的所有時間去體驗可能都不夠”。

  掐指計算了一下自己的退休時間,林枝憲說,要等到孩子們都大學畢業(yè)了才能去,也就似乎至少要再過7年!安贿^,如果孩子們選擇到大陸上大學,我會從物質(zhì)和精神上全力支持他們,也就可以把大陸行的計劃提前了!彼Φ。(任沁沁 張承志 邵燕輝)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李博]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周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