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35年三中全會盤點:改革是不變的主題詞

2013年11月04日 11: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fā) 打印

  35年前,發(fā)端于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如春風吹拂大地,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

  從那時起,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在自己每屆的三中全會上,以改革開放為主旋律,推出一個個事關全局宏觀戰(zhàn)略的重大決策。

  也正因此,在中國的政治語匯中,“三中全會”幾乎成為改革開放的代名詞。

  時代腳步疾速前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大幕即將開啟。

  35年,彈指揮間,8次“三中全會”,改革,是不變的主題詞。

  35年,櫛風沐雨,一路高歌奮進,改革開放,成為中華大地發(fā)展進步的力量源泉。

  沖破樊籬 偉大轉折

  “這速度真讓人有一種穿越時空隧道的感覺。”35歲的盧麗今年國慶節(jié)去泰山旅游,坐上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只用1個多小時就從北京到了山東。

  盧麗并不知道,在她出生的1978年,中國旅客列車的平均時速僅為43公里。

  那時的中國,慢的遠不只是火車的時速。剛剛結束十年浩劫的中國,國民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貧困人口高達2.5億,與世界發(fā)達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一個沉重的問號擺在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前:中國向何處去?

  危機的深處是轉機。

  1978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這次歷時36天的會議原本準備討論經濟工作,最終開成了一次全局性的撥亂反正的會議。

  12月13日,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同志在會上發(fā)表了著名的講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如果現(xiàn)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xiàn)代化事業(y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會被葬送!

  “國內的困局,外部競爭的壓力,促使我們必須要改革開放,要尋找一條新的建設社會主義、使國家繁榮富強的道路!鼻迦A大學教授胡鞍鋼說。

  1978年12月18日,一個彪炳史冊的日子。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隆重召開。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這是一次偉大的轉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喚醒了古老的中國,推開了中國走向改革開放的大門——

  發(fā)祥于安徽小崗村的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四川等地的擴大企業(yè)自主權試點,兩天半建起一層樓的“深圳速度”,蛇口工業(yè)區(qū)喊出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北京前門二分錢的大碗茶……從農村到城市,從集體到個人,一股股強大的改革氣旋噴涌而出。

  成功開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成功探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正因如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30多年來中外媒體提及最多的歷史事件之一。

  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黨中央審時度勢,及時提出要對束縛生產力解放發(fā)展的經濟體制進行改革。

  1984年10月,一份系統(tǒng)的經濟體制改革方案提交到了十二屆三中全會上。這次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突破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tǒng)觀念,確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體現(xiàn)了黨對經濟體制改革問題的新認識。改革開始由農村走向城市和整個經濟領域!敝醒胛墨I研究室研究員楊光說。

  國有企業(yè)股份制改革起步、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異軍突起、“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載入憲法、設立經濟特區(qū)、對外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

  十二屆三中全會后,經濟建設迅速發(fā)展,改革開放全面展開,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取得了重大突破,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1988年9月,鑒于當時的實際情況,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決定對經濟環(huán)境經濟秩序進行治理整頓。

  改革開放頭十年,中國經濟經歷了一個加速發(fā)展的飛躍期,國民生產總值實現(xiàn)翻番,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改革開放成功地讓中國跨越了溫飽,開始向著實現(xiàn)小康的目標邁進。

  標定方位 重大突破

  “下!保~典里的一個釋義是:放棄原來的工作而經營商業(yè)。

  改革開放之初,貧窮讓中國人燃起對富裕的渴望。許多人放棄黨政機關的“鐵飯碗”“金飯碗”,“撲通一聲”投身商海。

  作為早期下海者,北京數(shù)銀英才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胡衛(wèi)東深有體會地說:“說小了是個人對生活的重新定位,往大說,就是計劃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的糾結沖撞!

  個人的命運折射出時代的巨變。

  “計劃與市場”“姓‘社’還是姓‘資’”,這個羈絆中國改革的歷史性難題,1992年的春天給出了全新的答案。

  “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编囆∑揭暡炷戏綍r發(fā)表的重要談話,在事關中國道路向何處去的又一重大歷史關頭,為全黨指引了方向。

  改革開放醞釀著重大突破。

  同年6月9日,江澤民同志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的講話中,針對建立什么樣的經濟體制問題,明確表示傾向于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提法。

  從“計劃”與“市場”互斥不容,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4年的艱辛探索,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終于找準了自己的方位。

  堅冰又一次被打破。1993年11月召開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審議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起基本框架。

  “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在一起,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敝醒朦h校教授辛鳴說。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步入新階段。一場波瀾壯闊的制度變革,由此開啟。

  國有企業(yè)改革全面推開。制定公司法、實行資產重組、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為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打下堅實基礎。

  非公經濟得到空前發(fā)展。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中,個體私營經濟的地位從公有制經濟的“補充”上升為“重要組成部分”。

  財政、稅收、金融、外貿、外匯、投資、住房等方面的改革漸次推進,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房地產市場、技術信息市場開始形成……

  市場經濟勢如破竹,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也為抓住并用好新世紀頭一二十年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奠定了堅實基礎。

  溫飽解決的中國,僅用了不到十年就基本實現(xiàn)了總體小康,向著全面小康闊步邁進。

  不到十年!中國經濟實現(xiàn)了質的飛躍。國內生產總值從1992年的不到2.7萬億元,猛增到2000年的8.9萬億元。人均達到7858元,提前實現(xiàn)“翻兩番”的預期目標;主要工農業(yè)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狀況基本結束;商品市場中的市場調節(jié)比重不斷加大,社會商品零售環(huán)節(jié)、農產品收購環(huán)節(jié)和生產資料出廠環(huán)節(jié),市場調節(jié)比重分別高達95.8%、92.5%和87.4%……

  不僅是數(shù)字的跳躍,還有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中國,不可逆轉地融入浩浩蕩蕩的世界潮流。

  “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大解放和發(fā)展了生產力,實現(xiàn)經濟持續(xù)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將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帶入了一個新境界!敝袊(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

  轉型升級 科學發(fā)展

  2001年11月10日,隨著一聲槌響,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主席卡邁勒宣布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這是世界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認可。

  開放的時序由不確定變?yōu)榇_定,改革的步伐必須加快。

  “中國號列車”帶著發(fā)展的喜悅與成長的煩惱駛入新世紀——

  經濟增速保持高位,自主創(chuàng)新卻明顯不足;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收入分配差距也逐漸拉大;民主法制建設成效顯著,社會管理則缺乏經驗……

  2003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跨過1000美元大關,“黃金發(fā)展”與“矛盾凸顯”相互交織。

  大轉折就是大機遇。

  “縱觀全局,21世紀頭一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薄袊伯a黨人冷靜觀察、深邃思考、總攬全局,對國際國內形勢作出了科學判斷。

  一面是機遇,一面是挑戰(zhàn)!皩崿F(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新的課題再次擺到了全黨面前。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召開,胡錦濤同志作了重要講話,強調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了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

  市場經濟體制從“建立”到“完善”,映照出十年間中國改革開放呈現(xiàn)的新進展,遇到的新問題;

  這是改革目標的又一次部署,這是改革之路的再一次出發(fā)。

  此后的十年,科學發(fā)展旗幟下的中國改革,看似靜水深流,實則動人心魄:

  ——“發(fā)展計劃”變?yōu)椤鞍l(fā)展規(guī)劃”,“又快又好”變成“又好又快”,“人均”取代“總量”,“質量”重于“數(shù)量”,改革發(fā)展思路發(fā)生根本轉變;

  ——教育改革大膽突圍,醫(yī)療改革破冰前行,社會保障愈發(fā)完善,以人為本的民生本色成為改革主旋律;

  ——推動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修訂完善法律法規(guī),著力啟動司法改革,追求公平正義讓改革更具底氣;

  ——始終心系農村發(fā)展,繼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后,時隔十年,2008年10月召開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再次通過有關農村改革的決定,為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奠定了重要基石。

  十年改革發(fā)展,從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到抗擊特大自然災害取得勝利,中國共產黨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戰(zhàn)勝一系列嚴峻挑戰(zhàn)。

  十年改革發(fā)展,從國民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日益提升。

  十年改革發(fā)展,從城鎮(zhèn)居民廣泛獲得社會保障到廣大農民種田不再交稅,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中國共產黨用理論與實踐反復昭示:中國過去的快速發(fā)展,靠的是改革開放;中國未來的發(fā)展,也必須靠改革開放。

  全面深化 走向復興

  再過幾天,中國共產黨又將迎來一次三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此時,中國改革開放已走過整整35年。

  35年接力奮斗,35年碩果累累。

  數(shù)字是明證:142倍——從1978年到201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52萬億元;187倍——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提高到38668億美元;71倍——全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43元增加到24565元;59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34元增加到7917元……

  深化改革已成共識,推進改革挑戰(zhàn)重重。

  深水區(qū)、攻堅期、硬骨頭,一連串的改革難題無法回避。

  在胡鞍鋼看來,“改革從來都不是單向度的。改革是錯綜復雜、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當改革進入深水區(qū),這一點尤為明顯。”

  回顧過往,審視未來,“中國道路”領航者清醒自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今天,距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7年,距離實現(xiàn)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目標也只有30多年。曾經的愿景已經變?yōu)榫o迫任務。

  時不我待,使命艱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向全黨全國發(fā)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宣言書、動員令,表達了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與信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前舉行的兩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已釋放出強烈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信號——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xié)同性,加快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tài)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fā),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新一輪改革要抓住關鍵環(huán)節(jié)或突破口,使新體制、新機制能夠盡快并有效運轉,進而把發(fā)展?jié)摿Τ掷m(xù)不斷地發(fā)掘出來!眹鴦赵喊l(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說。

  11月2日,在會見21世紀理事會北京會議外方代表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向國際社會鄭重宣示——

  “中國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中國越發(fā)展,就越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可能關閉。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再過幾天,我們就要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綜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部署!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又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黨領導億萬人民將開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出發(fā),把光榮與夢想鐫刻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征程上。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珩澤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珩澤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