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扶貧干部,當戒不良心態(tài)(干部狀態(tài)新觀察·脫貧攻堅擔當責任)

2016年10月13日 13:46:25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繪圖:郭 祥

  “脫貧攻堅是干出來的,靠的是廣大干部群眾齊心干!泵撠毠缘搅斯タ俗詈蟊镜碾A段,干部狀態(tài)決定攻堅狀態(tài)。

  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座談會上指出,抓工作,要有雄心壯志,更要有科學態(tài)度。廣大基層扶貧干部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生力軍,這些年來,他們按照“用心、用情、用力開展扶貧工作”的要求,扎根農村、心系群眾、艱苦奮斗,努力當好貧困群眾脫貧的“催化劑”“助推器”。同時在實際工作中,也有少數扶貧干部因為主觀、客觀上的原因,狀態(tài)不佳,工作不力,產生消極影響。

  狀態(tài)見心態(tài)。本報記者實地采訪、實例分析,梳理出基層干部群眾反映較為集中的扶貧干部四種不良心態(tài),提出問題,探討原因,以期推動扶貧干部以更加振奮的精神狀態(tài)、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更加管用的發(fā)展思路,帶領群眾打拼,實現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

  ——編 者

  示弱心態(tài)  

  “娘家”沒錢沒項目 心有余而力不足

  本報記者 王 梅

  去年9月以來,青海向全省貧困村、后進村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扶貧干部,他們撲下身子干,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但是,也有部分干部因為選派單位資源有限,開展幫扶工作感覺有心無力,以“弱”示人,以致無所作為。

  今年年初,某單位兩名干部,被派往玉樹州稱多縣清水河鎮(zhèn)某村任第一書記和駐村扶貧干部。

  一到村里,兩人發(fā)現與當地村民語言交流有嚴重障礙。他們努力克服語言關,走村入戶、實地調研,發(fā)現村里存在的問題很多:缺水、缺電,還缺房子。該村共有300多戶人家,退牧還草政策實施后,170多戶村民實現了集中居住,但剩下的130來戶村民仍分散在山區(qū),水、電不通,生活極為不便,脫貧任務十分艱巨。

  這位第一書記回憶,當地群眾對扶貧干部的到來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但村里的水、電、房子要配套,必須有資金支持才行。

  “手上沒有資金,單位還有紀律要求,駐村扶貧干部不能輕易離開村子跑項目!边@位第一書記感覺有勁使不出,也不知道該如何使勁,扶貧工作無法開展,部分群眾也漸漸由熱盼轉向失望。

  選派單位的實力強弱影響著駐村扶貧工作的開展成效,這是第一書記的切身體會。他說:“比如交通、林業(yè)、旅游、財政等‘強勢單位’,他們可以給貧困村找門路、上項目,脫貧見效快。如果是‘弱勢單位’,本身能調動的資源就有限,加上有些單位并沒有扶貧專項資金,幫扶起來只能是捉襟見肘。”

  “我們單位讓職工捐款捐物,一些人也有怨言。而捐來的錢物對于貧困村來說,又是杯水車薪!绷硗庖晃获v村扶貧干部感慨。

  “對能不能聯系到扶貧項目,能爭取到多少資金,我們一點底都沒有,實在是愧對群眾,心有余而力不足。”這位第一書記無奈地說。

  點評

  一些“弱勢單位”選派的扶貧干部感覺沒有抓手,無能為力從而不作為,是因為這些干部沒有認清自己的職責——扶貧干部不是項目經理。

  客觀而言,“強勢單位”和“弱勢單位”在調動資源和引進項目方面確實存在差異,但扶貧并不僅是拉項目、送東西。駐村扶貧干部的關鍵角色應該是當好當地政府的情報員,做好群眾致富的帶頭人;要在精準幫扶措施的實施和發(fā)展規(guī)劃上下功夫,摸清楚村里的水、電、路、住房、衛(wèi)生等基礎設施的短板,摸清貧困戶的真實想法,激發(fā)他們的內生動力,讓貧困群眾愿意干、知道怎么干。

  部分干部擔憂沒有辦法拉來項目和資金,針對這個問題,青海在全省層面統(tǒng)籌規(guī)劃,1622個貧困村都會有項目和扶貧專項資金的安排,只是時間上有先有后。駐村扶貧干部要規(guī)劃好如何把這些資金用在刀刃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能一味抱怨單位不給力,給自己的不作為找借口。

  青海省扶貧開發(fā)局調研員 張學忠

  跟風心態(tài)

  啥火就上啥項目 核桃滯銷陷困局

  本報記者 姜 峰

  陜西關中地區(qū)素稱“八百里秦川”,然而在平原地帶的邊緣,往往存在大量的山塬地貌(山區(qū)的一種臺狀地形)。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有這樣一個村落,村子很大,7個村民小組、3000多人,由于地處山塬之上,全村4000畝耕地約3/4位于坡地上,耕種困難。因為缺水,只能種些小麥,連玉米都種不活。當地人說,山坡地上的小麥畝產只有400斤左右,養(yǎng)活不了人,村里很多人只能靠外出務工掙錢。

  隨著脫貧攻堅的全力推進,如何讓這個貧困村盡快脫貧,成為當地政府的一項急難任務。3年前,駐村扶貧干部為該村開出了發(fā)展核桃產業(yè)的脫貧“藥方”。

  為啥選核桃?因為核桃種植是這個貧困村所在縣的主要產業(yè)之一,周圍的鎮(zhèn)村都在種,技術是現成的,搞起來難度不大。同時,通過駐村扶貧干部的協(xié)調和爭取,縣農林局還給這個貧困村免費發(fā)放了核桃樹苗,每種一畝核桃還補貼200元。有了這樣的政策優(yōu)惠,該村3000畝山坡地全都種起了核桃樹。

  誰料3年后,等來的不是脫貧致富,而是一大堆問題——該縣目前種植核桃總面積已達到30萬畝左右,卻沒有一家核桃深加工企業(yè),近幾年核桃滯銷問題越來越嚴重。這個村進入掛果期的核桃樹,一畝地能產干核桃450斤,原本市面上1斤核桃的批發(fā)價是8元,可由于村子交通不便,農戶把核桃壓價賣到三四元錢才有批發(fā)商愿意收。即便價格“腰斬”,村里仍有近一半的核桃賣不掉。

  眼瞅著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核桃砸在了手里,一些人開始埋怨駐村扶貧干部,甚至認為自己“上了當”。當地有干部坦承,在脫貧攻堅過程中,一些扶貧干部對當地資源稟賦、市場形勢沒有深入調研,亂開方子,給當地村民幫了倒忙。

  現在,村里一些人已經把賠錢的核桃樹砍了,又重新種起了產出率極低的麥子。

  點評

  “跟風式”扶貧的出現,主要因為部分扶貧干部存在著“三不”問題:一不清楚扶貧對象需求是什么,二不清楚幫扶區(qū)域核心資源是什么,三不清楚最適合當地實際的扶貧工作機制是什么。

  扶貧是系統(tǒng)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應以實地調研為基礎,把扶貧政策細到“一縣一鎮(zhèn)一村一戶一人”,使得扶貧需求具體化、數字化。在此基礎上,以微觀的需求目標為導向,逐一制定對應的扶貧方案。

  脫貧攻堅工作時間跨度長,容易產生變數,所以應建立效果追蹤和政策調整機制。具體來看,扶貧工作的追蹤和調整機制可由三部分組成:一方面是扶貧單位建立預警—糾錯—引導—回調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扶貧干部應主動搜集扶貧對象的信息反饋。除此之外,還應邀請第三方評估機構,定期對扶貧效果進行評估并公布結果。相關部門可依此對照檢查找問題,避免積小誤為大錯。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尹小俊

  包辦心態(tài)

  墊錢墊物為過關 干部干活群眾看

  本報記者 楊文明

  “豬仔哪去了?”

  “前段過節(jié)殺了招待親戚了!”

  西部某縣基層干部孫玉(化名)面對扶貧中是否存在“包辦”的提問,先講了一個自己的幫扶故事:“我給貧困戶送去了豬仔讓他養(yǎng),過了倆月回訪,一問才知道被吃了。”

  孫玉所在的縣,交通非常不便,從縣城到幫扶村落,最遠的需要耗時三四個小時!坝械母刹勘韭毠ぷ骶吞貏e忙,選派扶貧之前沒時間調研謀劃。包辦在基層扶貧工作中并不普遍,但也不是個例!睂O玉說。

  就舉蓋房的例子,部分住危房的貧困戶沒有經濟能力蓋房,但根據當地政府規(guī)劃當年底就要實現脫貧,而且必須住上安全房。咋辦?駐村扶貧干部不得不替貧困戶墊資蓋房,更有甚者,遇上個壓根不愿意建房的村民,扶貧干部只能親力親為。“個別群眾不積極,工作又有要求,基層干部不得不出錢出力、一力承擔!睂O玉說。

  包辦心態(tài)的出現,跟現在脫貧攻堅的考核方式也有一定的聯系!耙恍┑胤綄τ诜鲐毥Y果卡得很嚴,‘不摘貧困帽就摘官帽’‘不脫貧致富就不調崗’,在這種考核壓力下,不排除有的干部采取‘非常規(guī)措施’!睂O玉還聽說,有駐村扶貧干部給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種了幾畝地的莊稼,平時莊稼地都是干部或者別人在料理,等上頭考核通過后,這片莊稼地也漸漸荒廢了。貧困戶的生活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數據上倒是脫了貧”。

  還有些貧困戶壓根就不想改變生活。孫玉介紹,在他所在的縣,有的群眾雖然住著危房,但覺得“有酒有肉,日子挺好”。他說:“發(fā)展產業(yè),說到底還是要有人‘干’,可有些貧困群眾就是不想干,也很難做通思想工作,我們也是有苦難言、有勁難使!

  點評

  之所以出現“包辦”做法,與駐村扶貧干部缺少精力、考核過于“用力”、貧困群眾缺少動力不無關系。

  貧困村往往較為偏遠,有的駐村扶貧干部還承擔本職工作,“兩頭掛”導致精力分散,很難有時間去實地調研,于是少數扶貧干部圖省事,就以包辦方式替代扎實的群眾動員。

  有的地方貧困面大,脫貧壓力大,扶貧任務層層加碼,考核嚴格,部分駐村扶貧干部不得不選擇“包辦”。積極完成任務體現責任心,但農業(yè)農村發(fā)展有其自身規(guī)律,制定目標不能脫離實際,不能因為時間緊迫就一味求快,沒有帶動起貧困群眾一起干,最終影響脫貧攻堅的實質效果。

  建議駐村扶貧干部結合實際,從貧困戶需求出發(fā)規(guī)劃脫貧路徑;對于部分五保老人、殘疾人等,應盡快做好與社會兜底政策的銜接工作,還要做好“精神扶貧”工作,打破“越窮越要、越要越懶、越懶越窮”的惡性循環(huán);各級政府應結合貧困村、貧困戶實際和農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制定任務時限,科學考核,避免把干部逼上“包辦”的道路。

  云南農業(yè)大學教師 王國賢

  攀比心態(tài)

  為求“顯眼”拍腦袋 養(yǎng)殖豬仔遭變賣

  本報記者 王 梅

  青海很多基層干部都知道,西寧市湟源縣申中鄉(xiāng)廟溝腦村的第一書記魏海平,在村子里實施了444畝高標準造林、3畝羊肚菌種植和林木種苗繁育等10多個項目,F在,廟溝腦村的林木繁育產業(yè)初具規(guī)模,那里的脫貧攻堅開展得紅紅火火。

  說起第一書記的扶貧成績,魏海平成了青海許多駐村扶貧干部學習和羨慕的對象。被派駐到海東市互助縣丹麻鎮(zhèn)某村的第一書記和駐村扶貧干部也暗下決心,要像魏海平那樣找到項目,盡快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心底里較著勁,在脫貧方式上也想標新立異!拔汉F礁愕氖敲缒痉N植,咱們要不換個家畜養(yǎng)殖?”在脫貧方向的規(guī)劃上,這位第一書記坦言并未做太深入的調查研究,只是盤算著家畜飼養(yǎng)比苗木種植回報會更加豐厚,扶貧的效果估摸著也更“顯眼”。

  這個村子之前從未養(yǎng)過家畜,在跟幾個村民聊過之后,見沒有明顯的反對意見,那位第一書記和扶貧駐村干部就拍了板。兩人積極找關系、跑項目,終于引來了一個豬仔養(yǎng)殖項目。

  但問題隨之而來。村里土地本來就少,莊稼種得也少,用莊稼養(yǎng)活豬仔是指望不上了;但如果僅靠飼料喂養(yǎng)的話,養(yǎng)殖成本過高,村民沒錢也沒有信心回本;加之村里人為了增加收入,大多選擇外出打工,豬仔無人喂養(yǎng)。種種不利因素之下,不少村民悄悄地將分發(fā)來的豬仔低價轉賣,或者送到親戚家“寄養(yǎng)”。

  這樣的結局讓這位第一書記傻了眼。來到村里,他們是鉚足了干勁,一心想著不能落后,不能讓村民失望,更不能給單位丟臉,“原以為今年豬肉價格好,到年底百姓賣了豬,就可以增收,自己也有了扶貧成績。結果辛苦跑來的項目根本發(fā)揮不出預期的效果”。

  “全省的扶貧干部都在想辦法、找思路,大家在扶貧一線干得怎樣,成績和數據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但是,可能也因為太在意成效和跟其他人的比較,我們在還沒找到貧困癥結的情況下,就急著出手、爭著拿項目,忽視了當地實際和群眾需求。”走了一次彎路,這位第一書記開始反思之前的冒進決策,“辜負了村民們的期盼,非常慚愧。接下去要吸取教訓,做好調研,謀定而后動!

  點評

  駐村扶貧干部想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過分追求短期內出成績、比成效,就很容易讓脫貧攻堅走偏。這種攀比心態(tài)在一些群眾中間也存在,每當發(fā)一些扶貧物品,就會有一些群眾相互“攀比”,出現爭窮比窮、“躺著當低保戶”的現象。

  對駐村扶貧干部來說,首先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應該結合當地實際,找準貧困的根子,綜合運用發(fā)展現代農業(yè)、尋求產業(yè)支撐等手段,合理規(guī)劃脫貧路徑,夯實穩(wěn)固扶貧效果,F在一些駐村扶貧干部只盯著拉項目和資金,而沒有把精力放在抓思路、抓方向和抓認識上!芭时取闭f到底還是不知道該咋干,沒有找準定位、提出方案,結果自然會面臨許多風險甚至失敗。

  青海省委組織部組織處處長 朱治國

  選題統(tǒng)籌:楊 旭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12日 11 版)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
石家庄市| 西城区| 广昌县| 安仁县| 方正县| 丰台区| 高雄县| 眉山市| 阿鲁科尔沁旗| 马山县| 浙江省| 日喀则市| 合作市| 嘉兴市| 运城市| 扎囊县| 新晃| 曲阜市| 宁德市| 南昌县| 呈贡县| 蒙城县| 桃园市| 靖安县| 新安县| 台山市| 桂林市| 宁津县| 凤阳县| 克山县| 陈巴尔虎旗| 东安县| 浦东新区| 城固县| 齐河县| 尖扎县| 抚宁县| 奉节县| 建德市| 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