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揭秘“天宮二號”上的家常菜

2016年11月13日 14:33:39  來源:揚子晚報
字號:    

揭秘“天宮二號”上的家常菜

航天員中心的太空冰淇淋。

  景海鵬、陳冬太空進餐。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fā)展中,航天食品的研制和應用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作為一種在特殊環(huán)境供應特殊人群的特殊食品,航天食品除了提供必要的能量和營養(yǎng)外,還需要考慮哪些因素?這些航天食品如何制作的?航天食譜如何制定的?口味如何?近日,記者走進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營養(yǎng)與食品研究室,一探其中奧妙。 據(jù)人民日報

  你也想吃航天員太空餐?

  來看菜單:每日3餐20多道菜品,航天員最中意雪菜兔肉

  “早餐有粥、米糕、鹵蛋、雪菜、芒果汁。”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營養(yǎng)與食品研究室助理研究員臧鵬介紹著本次航天任務組合體階段第一天的食譜有27個菜品,“午餐和晚餐同樣是2種主食、3個菜、1個小菜、1個水果罐頭和1個湯。加餐和點心,品種也很豐富:巧克力、雞翅、杏仁、豆干和酸乳飲料!

  “這只是第一天的食譜,以后4天都會有所調(diào)整。一個周期的飲食每天不同。本次航天員可享用的食品達100多種!标谤i說。而且這個食譜要參考本次任務的工作負荷和多次地面實驗的驗證結(jié)果,再根據(jù)航天員的性別、年齡加以調(diào)整。

  因為是加工食品,航天食品的口感是一個重要課題。航天員中心會邀請“感官評價員”對新研發(fā)的航天食品進行評價。通過評測后,會再請航天員測試口感。目前,航天員對幾個菜比較中意,“特意囑咐出任務時可以多來點!比缪┎送萌、松仁玉米、油燜筍、麻辣花生等。

  航天食品到底好不好吃,咱們賣個關子,先接著往下看——

  我們的太空餐怎么做的?

  魚香肉絲先燒半熟,冰淇淋抽離水分子

  航天食品一般分為六大類,即“3食3品”:主食、副食、即食,飲品、調(diào)味品和功能食品。其中,副食中的菜肴一直是航天食品研發(fā)的難點。不過,科研人員已經(jīng)找到做好一桌“太空餐”的辦法。

  創(chuàng)新殺菌方法 保證菜品色香味

  “綠葉蔬菜目前還是很難帶到天上去!标谤i說,航天食品需要有12個月的保質(zhì)期,一般需要加熱殺菌,加熱后蔬菜的色香味等感官條件都不太理想。目前的菜肴,我國主要以根莖類和菌類為主,比如胡蘿卜、土豆、山藥和木耳等都是常見的太空食材。

  “一頓太空魚香肉絲要炒幾十公斤!痹诔础棒~香肉絲”的“大鍋”面前,臧鵬說,“為了保證品質(zhì),航天食品都是工業(yè)化生產(chǎn)!币贼~香肉絲為例,事先將木耳、竹筍和肉類分別處理后再加入“大鍋”的投料口,由機器控制烹飪所需的時間和火候。

  “這里出鍋的魚香肉絲都是半熟的。”原來,航天食品在封裝后還需要經(jīng)過殺菌處理,殺菌中的加熱過程會將食物烹飪到“熟”。臧鵬說,“之前航天食品采用的是高溫滅菌法,但這樣的做法會讓菜肴的口感變差,現(xiàn)在我們更傾向于用多階段加熱殺菌或冷熱殺菌相結(jié)合的方式,盡量提高菜肴的色香味!

  冰淇淋挺贊 太空豬排“一口悶”

  臧鵬說,此次景海鵬、陳冬所吃的冰淇淋是將制成的冰淇淋冷凍后升華,將其中變成冰的水分子迅速抽離。太空冰淇淋除了沒有普通冰淇淋的冰感外,口味沒有差別,挺贊的。

  由于航天器內(nèi)較怕油污和碎屑,一些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制作起來卻不那么簡單。臧鵬說,以“紅燴豬排”為例,制作時需要人工挑出其中的骨頭、碎骨,還需要去除油脂。僅就去除油脂而言,除了在下鍋前剔除肥肉外,制作后還要包裹面包屑放入烤箱中烤制。太空豬排可以理解成無骨的肉,可以“一口悶”。

  這次在太空中,景海鵬和陳冬基本上天天泡茶喝。臧鵬說,本次制備的茶有兩種:一種類似于我們平常用的茶包;另一種則是茶粉!安璺劭梢岳斫獬深愃啤洹粯拥摹枵洹薄烧摺芭荨狈ㄒ粯,用專用水槍對茶包復水后放入電熱箱加熱即可。

  知道嗎?

  除了補充營養(yǎng),開動用餐還是必要休閑

  費這么大勁兒研究航天食品是否值得?為什么不直接補充全營養(yǎng)素制劑?臧鵬解釋,太空飲食不是營養(yǎng)齊全這么簡單。要讓航天員保持良好的在軌工作狀態(tài),飲食上要盡量做到跟地面一致,即“太空飲食地面化”。同時,進餐過程也可以將航天員從繁忙的工作中暫時解脫出來,他們可以邊吃邊交流,在休閑時光中放松精神。

  未來

  3D食物打印機 “天宮”做飯不是夢

  在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營養(yǎng)與食品研究室實驗室,擺放著一臺3D食物打印機(見上圖)。臧鵬介紹,這是他們研發(fā)的第一代3D食物打印機。中國航天員中心正在嘗試,讓航天員在天上自己“烹飪”食物。

  臧鵬說,早期國外的航天食品是軟管狀的,每次吃飯需要像“擠牙膏”一樣將食物擠入口中。隨著美國在航天器上成功配置冰箱,外國宇航員的飲食跟地面的區(qū)別越來越小。

  目前我國的航天食品都是加工好的“熟食”,為了減輕重量,一些食物在地面上先經(jīng)過脫水處理。在太空中,航天員先對食品復水,再放入電熱箱中加熱食用!艾F(xiàn)在市面上的紫菜蛋花湯包就是源自這種航天脫水技術。”

  如果太空打印食物能夠?qū)崿F(xiàn),航天員就可以帶著面粉上天,再通過3D打印機“打”出新鮮的饅頭了。

  該是解開謎底的時候了

  吃貨們,太空餐味道其實……呵呵~

  航天食品到底好不好吃?“業(yè)內(nèi)人士”臧鵬笑了,“肉類食品與我們常吃的口感差別不大,其他食品與烹飪食品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這是加工食品的特點,但總體而言味道不錯!

  這么說,相比我們?nèi)粘3缘降牟穗?對一直在追求“地面化”的太空餐,我們不應該有太高期望?還是或許因為新奇,能給我們帶來驚喜?

  遺憾的是,目前我國的這些航天食品真正面市的似乎還沒有。誰能試吃一下告訴我們真實情況呢?那天央視兩位主持人在節(jié)目中,就試吃了一回——

  文靜不文靜:“胡蘿卜鴨肉”貌似不錯

  10月20日早7時48分,中央電視臺的節(jié)目直播中央視主持人與節(jié)目嘉賓當著全國觀眾的面,一起在直播間里愉快地吃起了“早餐”。兩位主播朱廣權(quán)和文靜湊在一起,旁若無人地夾菜,試吃太空食品。

  第一次在直播間吃航天員食用的太空食物,主播文靜表示很興奮。

  節(jié)目嘉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間站系統(tǒng)總指揮王翔打開了一袋“胡蘿卜鴨肉”。“嗯,甜口的!”大概這盤“胡蘿卜鴨肉”實在是太好吃,文靜頻頻將筷子探到朱廣權(quán)的盤子里。

  延伸話題:

  放眼世界,太空餐已進入普通人生活

  按照我國專家的說法,盡管目前我們還極少有機會吃到我國航天員上太空吃的航天食品,但相關技術其實已經(jīng)融入百姓生活。比如前文提到的用航天脫水技術做成的紫菜蛋花湯包。

  而放眼全世界,普通民眾雖然沒有機會登上太空,但在地面上品嘗太空食品也不是什么太難的事情。比如在俄羅斯莫斯科,人們可以在全俄展覽中心的自動販賣機前購買航天員在外太空吃的牙膏管狀食品。這里的販賣機中共提供11種太空食品,包括主菜、副菜、甜點等。

  相信不久的將來,作為一類新奇的食物,我國的“太空餐”也會上市。

  小貼士

  我國航天食品歷史

  我國航天食品研制工作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曙光”號航天計劃,形成了常態(tài)口糧、應急口糧和救生口糧三大類50余個品種的航天食品庫,具備組成4天食譜周期配置的能力。

  上世紀80年代重點利用模擬失重動物模型,開展了營養(yǎng)與失重骨丟失的關系及防護措施等基礎研究。

  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啟動,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航天營養(yǎng)、航天員物質(zhì)代謝、航天食品和航天食品包裝四個應用基礎研究與產(chǎn)品研制體系,形成了航天營養(yǎng)與食品工程研究的基本框架。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