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李公樸:一顆赤誠愛國心

2019-04-10 09:48: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新華社南京4月9日電(記者邱冰清)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國家高新區(qū)北區(qū)公樸路東村129號,坐落著李公樸故居。該故居坐北朝南,修復后共三進,為磚木結構。二進的平房花廳,如今已被改建成李公樸事跡展示廳,中間是李公樸的半身石像。兩邊彩旗招展,四面墻上是事跡展板。看著一張張圖片,我們仿佛回到了那個風雨飄搖的歲月,感受到那一代知識分子為了天下人的大安,不顧個人安危、一爭到底的一腔熱血。

  李公樸,祖籍江蘇武進,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zhàn)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杰出的社會教育家、“愛國七君子”之一。

  李公樸幼時家境貧寒,中學期間勤奮好學,富于正義感。五卅運動期間積極參加上海學生罷課游行,還曾回到家鄉(xiāng)湖塘鎮(zhèn)聯(lián)合工商學各界愛國人士,成立“五卅運動后援會”。1926年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李公樸投筆從戎。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使他幻想破滅,憤然離開軍隊。1928年李公樸赴美國留學,其間應鄒韜奮邀請兼任《生活》雜志通訊員,考察美國國情,撰寫海外通訊30多篇。1930年回國。

  全國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李公樸積極投身抗日民主運動。1938年初,應閻錫山之邀,到山西臨汾創(chuàng)辦民族革命大學。同年7月,將《全民周刊》與鄒韜奮主編的《抗戰(zhàn)》合并改為《全民抗戰(zhàn)》。從1937年8月到1940年11月,他在抗日戰(zhàn)爭極為艱苦的環(huán)境中,冒著生命危險,多次前往華北抗日前線,從事戰(zhàn)地教育,為團結抗戰(zhàn)奔走呼號。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李公樸積極爭取和平民主。他與陶行知共同創(chuàng)辦社會大學,將民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主編《民主教育》,組織成立政治協(xié)商會議陪都各界協(xié)進會,積極開展活動。1946年2月10日,國民黨特務制造了重慶“較場口血案”,李公樸、郭沫若、馬寅初等60余人被打傷,送進醫(yī)院治療。他對夫人張曼筠說:“我們搞民主運動的人,是要隨時準備犧牲的!”

  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樸在云南昆明遭到國民黨特務暗殺,為他一生追求的民主事業(yè)奉獻了生命!靶牟凰溃静唤^,和平可期,民主有望。”生于飄搖亂世的李公樸,在國家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用生命迎來了黎明的曙光。

  1996年7月12日,在李公樸殉難50周年紀念日之際,為緬懷烈士英靈,武進市人民政府和湖塘鎮(zhèn)政府共同撥款,重建故居的花圍墻、頭進廳屋、后進三間樓房。1997年底,原址修復。

  作為常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李公樸故居每年都會迎來周邊學校學生、社區(qū)居民等進行參觀學習,部分學校的少先隊員入隊儀式也在此舉行。由李公樸研究會主辦的李公樸故事演講比賽也已連續(xù)舉辦兩年,旨在向學校師生宣講英烈故事,繼承英雄遺志。

  《光明日報》( 2019年04月10日 04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