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我是歌手》紅遍臺灣 臺媒撰文五味雜陳

2013年04月14日 15:1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轉發(fā) 打印

  中國臺灣網4月14日消息 《我是歌手》憑借優(yōu)良的制作水準,以及富有創(chuàng)意的節(jié)目形式,吸引眾多觀眾目光,這其中也有不少是臺灣群眾。《我是歌手》落幕之后,臺灣媒體人日前刊文對《我是歌手》帶來的效應進行了評述。

  以下是文章內容:

  鐘文音在臺灣《聯合報》寫嘉義市文化路夜市的一篇小品文說:“文化路表面上不賣文化,賣的是小吃和衣飾…文化不只是文創(chuàng)…但若說滿眼的廉價大陸進口服飾與鞋子要被稱為文化,那連是文盲的我媽都知道這無法接受。”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

  大陸選秀節(jié)目在臺灣引起轟動,看到報紙以大標題說臺灣歌手沒贏是因為“觀眾愛大陸明星”、“對臺灣觀眾的陰謀”。

  深入老百姓的選秀節(jié)目,在一般文化人眼中層次不高,究竟是不是文化創(chuàng)意?筆者未敢定論,但藝人屬于娛樂圈,乃不爭事實。

  這類選秀節(jié)目在歐美濫觴以來,內容深入與否不重要,但標題聳動、話題性高、能霎時爆紅,另外兩個以跳水為賣點的節(jié)目(筆者所指為《星跳水立方》及《中國星跳躍》),人魚線、比基尼、甚至參賽者會不會水灌肛門或者假乳移位等,都成為關心的話題,大概也不好冠上文化或體育兩字。

  將明星出丑等商業(yè)手段,硬套入文化或體育,原有的文本幾乎不見了。當我看到跳水節(jié)目里,某藝人筆直入水,激起大片水花的蠢模樣,實在有體育被赤裸裸強暴的感覺。

  以類似方式制作的歌唱比賽,重點亦非音樂本身,觀眾和歌手們遵照預先安排好的指示,或哭或笑,像政客一樣只求搶鏡頭、吸人氣、賺鈔票,美其名為文化創(chuàng)意,但平庸到完全無法打動稍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人。

  但大部分青壯年人口都有大學以上學歷,倘若品味與中學都沒畢業(yè)的觀眾一般,顯然是臺灣的教育真是出了問題。

  用一個簡單的比喻:想看一流跳水,去看真正的奧運,想看二流跳水,去看“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但臺灣的問題是,即使有錢砸,連三流的跳水節(jié)目都做不出來!因為臺灣沒有指標等級的跳水名將,亦難奢求在這些方面產生引領作用。

  從歷史上看,文化或體育產業(yè)高度商業(yè)化,其實是富強的象征,而大陸有太多奧運金牌和能歌善舞的人才,需要大眾去消化,未來,體操之類的比賽用綜藝節(jié)目方式搬上屏幕,亦指日可待。

  畢竟,臺灣連一面體操金牌都拿不到,卻也有了《翻滾吧,男孩》,而美國早就有了搏擊節(jié)目《Contender》。

  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在臺灣喊了許久,卻是大陸把文創(chuàng)產業(yè)經營到這種地步,臺灣難免感到失落,但社會關注的焦點是什么?官員又做了什么?

  若想保住臺灣夠格稱得上文創(chuàng)的東西,官員效率要快,否則只怕沒什么可期待的了。(中國臺灣網 李帥)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帥 ]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