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6  >   治國理政進行時  >   要聞  >   正文

習近平:年青人要學好文武藝

2016年05月04日 17:50:00 來源:理上網來 字號:       轉發(fā) 打印

  導 讀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五四”前夕,習近平在合肥召開座談會、視察中國科技大學,對廣大青年和莘莘學子提出了殷切期望。今天,有理君和您一起分享,習近平對當代青年說過的走心話。

習近平:年青人要學好文武藝

  心中有陽光 腳下有力量

  習近平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xù)奮斗。廣大青年要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胸懷理想、志存高遠,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并為之終生奮斗。

習近平:年青人要學好文武藝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主持召開知識分子勞模青年代表座談會。

  習近平寄語廣大青年,青年時光非?少F,要用來干事創(chuàng)業(yè)、辛勤耕耘。要敢于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讓創(chuàng)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創(chuàng)業(yè)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讓青春年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fā)出絢麗光彩。

習近平:年青人要學好文武藝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視察中國科技大學

  年青人在學校要心無旁騖

  習近平勉勵中科大學子:年青人在學校要心無旁騖,學成文武藝,報效祖國和人民,報效中華民族。要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學生,做有擔當、有作為的大學生,做有品質、有修養(yǎng)的大學生。

  這些年,習近平對年青人說過的走心話

  選擇吃苦就選擇了收獲

  現(xiàn)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無數(shù)人生成功的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

  ——2013年5月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習近平:年青人要學好文武藝

  2014年3月29日,習近平親切看望在德國柏林訓練的來自陜西志丹縣的中國少年足球運動員。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暗闷浯笳呖梢约嫫湫。”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yè)。

  ——2013年5月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的回信

  第一?圩硬荒芸坼e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年青人要學好文武藝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

  學會勞動,學會勤儉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yǎng)大德者方可成大業(yè)。同時,還得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jié)開始起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踏踏實實修好公德、私德,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

  ——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不能“干一行棄一行”

  青年有著大好機遇,關鍵是要邁穩(wěn)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學一門丟一門,干一行棄一行,無論為學還是創(chuàng)業(yè),都是最忌諱的!疤煜码y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成功的背后,永遠是艱辛努力。

  ——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年青人要學好文武藝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

  到基層去建功立業(yè)

  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以你們?yōu)榘駱樱?strong>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yè),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

  ——2014年5月給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yè)生群體代表回信

  年輕人不要老熬夜

  那個時候我年輕想辦好事,差不多一個月大病一場。為什么呢?老熬夜,經常是通宵達旦干。最后感覺到不行,這么干也長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態(tài)擺順了,內在有激情,外在還是要從容不迫。

  ——2015年1月與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

 。ㄓ欣砭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盧佳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盧佳靜

原稿件來源:理上網來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