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專題首頁 親歷與訪談 紀念活動 本網(wǎng)特稿 重要言論 文獻回顧 評論研究 海外聲音 對話商談 經(jīng)貿(mào)交流 文化交流 臺灣記憶 歷史逸聞 圖片
 
 
字號:
王津平:“兩岸和平統(tǒng)一是我的理想”

  時間: 2008-12-03 14:37     來源: 臺胞之家     
 
 

 

  “我是臺灣的中國人,也是中國的臺灣人”,62歲的王津平這樣介紹自己。出身于臺北的王津平,自1975年從美國留學返臺后,先后任教于淡江大學、臺灣世界新聞大學。

  2008年,大概是王津平往來海峽兩岸最頻繁的一年,從四川賑災(zāi)、觀看奧運會、到北京參加國慶59年招待會,大陸發(fā)生的一切都令他感同身受。

  想到北京過退休生活

  “早在1979年,大陸發(fā)出《告臺灣同胞書》之后,我就開始踏上祖國大陸,應(yīng)該是較早到大陸的臺灣人”。

  王津平津津有味地回憶起最初到北京時的印象!澳谴,我住在北京西邊的西苑飯店。在我走進飯店頂層上的旋轉(zhuǎn)餐廳時,左邊聽到鄉(xiāng)音,是臺灣來的一堆兒人,再走一步,右邊又是講閩南話的人。好親切啊。用閩南話講,就像是走自家的廚房一樣!

  北京的一切讓他感到新鮮和歡喜。街上汽車稀少,在城鄉(xiāng)接合的地方有“嘚、嘚”的馬車不時駛過。長安街上特有的寧靜氛圍,道路兩旁樹蔭下,老人們談天說笑、含飴弄孫的情景,竟讓王津平不由得產(chǎn)生了退休后到北京頤養(yǎng)天年的念頭。

  “沒有想到,這才過多少年,北京就換了新面貌了,車子多到擁擠堵塞的地步,長安街也變成了花園大道!蓖踅蚱秸f自己見證了北京的變化。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更讓王津平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國際化,“那些志愿者講著流利的英語,落落大方,充滿了自信,真的體現(xiàn)出了泱泱大國的氣度。”其中,最讓王津平感慨的是“和諧無所不在”。

  與《中國建設(shè)》的一段淵源

  “人嘛,從感性的開始才會理性的思考! 王津平說,1972年,他去美國留學,專門研究當代美國文學。“這期間發(fā)生了影響我一生的事情,那就是,看到了大陸的《中國建設(shè)》雜志(本刊的前身——作者注)”,說到這兒,王津平的眼睛里閃爍著光芒!半s志的圖片和文章很吸引人。我從《中國建設(shè)》了解到了祖國的發(fā)展變化。當我看到雜志的創(chuàng)辦人是宋慶齡時,更是愛不釋手!

  “我非常崇敬宋慶齡女士,我永遠不會忘記,在抗戰(zhàn)時期,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在重慶播音的故事。她們一邊抱著兒童,走過正在被轟炸的重慶的瓦礫堆,一邊告訴聽眾,‘您們聽,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的轟炸機,他們殘殺我們的兒童’!蓖踅蚱郊拥卣f:“這聲音,足以讓全中國和全世界人民動容!宋慶齡如此愛護中國的孩子,實在太偉大了!”

  懷著這樣的敬仰,年輕的王津平幾乎每月都迫不及待地等著新雜志的到來。只要有一期看不到,他就會到處找,到處問,“誰拿去了,怎么不見了?”從1972年到1975年的三年留美生涯,王津平整整看了3年《中國建設(shè)》!翱催@本雜志,讓我看出感受和心得。這本雜志賦予了我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我對祖國大陸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海峽兩岸有了思考。”

  闖進張學良的生活

  1975年,被王津平認為是自己一生中“最重大的轉(zhuǎn)折”。在美國,他從英文以及英文原版的大百科全書中看到了中國現(xiàn)代的歷史,以及百年中國落后的原因!耙虼肆裘澜Y(jié)束后,我決定回臺灣,為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做些事情!

  1988年,王津平與人一同發(fā)起成立的“中國統(tǒng)一聯(lián)盟”,簡稱“統(tǒng)聯(lián)”。在這個團體內(nèi),集合著不同政治背景和身份的人士,但大家有一個共識:海峽兩岸都是中國人,兩岸同屬于一個中國,堅決反對“臺獨”、反對分裂。

  在反對“臺獨”的活動中,王津平曾經(jīng)被“臺獨”分子打傷。但是,這并沒有動搖王津平的追求!斑@條路走下來,大概與我的家庭背景和小時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系”。

  “古人云,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沒有國,哪有家?”王津平不會忘記年少時的情景:父親帶他到海邊玩,在沙灘上畫了一個大大的中國地圖,然后,父親抓住王津平的小手,指著地圖,一遍遍地教他“這里是北平、這里是天津,我給你起的名字就是天津的‘津’、北平的‘平’,你要記住這個地方。”王津平說,也就是在那時,西安、泉州等地名,以及整個中國的地理概念深深地刻在他的腦海里。

  而一件奇人奇事,也給王津平留下永恒的記憶。

  一天,在王津平家的花園,他看到隔壁的房子里,有一個英俊瀟灑的人捧讀一本書,他好奇地走過去,問那人看的是什么書,那人拿起他的小手,在手心里一邊寫一邊說:“是《明史》。明是日、月、明。日,是太陽。月,是月亮!边畫出一個月亮,王津平一下子看懂了。說著,王津平下意識地看了看手,“我現(xiàn)在的手上還有暖和和的感覺。當時我只有5歲!

  那個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張學良!按箨懗霭娴囊槐緩垖W良的傳記中寫道,‘在他(張學良)幽閉的日子里,隔壁的小孩兒闖進他的生活’。而那個小孩就是我!

  “就這么巧,我童年的時候,無意中就接觸到了這些東西!蓖踅蚱綀猿终J為,他比一般人幸運,盡管小時候并不曉得海峽兩岸是怎么回事,但是這些經(jīng)歷促成他日后堅持為祖國統(tǒng)一而努力。


  讓年輕人了解祖國大陸

  在王津平看來,海峽兩岸交流中有三個浪潮是誰都擋不住的。

  第一個,是臺灣老兵返鄉(xiāng)探親。那時,從大陸來臺灣的老兵們經(jīng)常眼巴巴地眺望海峽對面,“我的家在對面,但是回不去”。老兵們“我要回家”的呼喚,讓他下決心推動這件事。

  很快,臺商能夠到大陸辦廠,尋找到了企業(yè)的第二春。

  第三個,是臺灣的學生到大陸念書。大陸成了臺灣同胞尋找發(fā)展的地方。

  1998年,王津平首次帶領(lǐng)40多個臺灣青年學生到大陸踏上了“閩南文化尋根之旅”。他們走訪了北京、西安、洛陽、泉州、廈門等地。一路上,教授們在搖搖晃晃的車子上當場講課,學生們個個聽得全神貫注。在時空交錯中,大家彷佛走進了5000年中華文明的歷史隧道中。一切顯得那樣陌生而熟悉。

  “我告訴你一個鏡頭,我們在黃帝陵軒轅廟舉行了莊重的祭祖儀式,幾乎所有的人淚灑黃陵,我寫了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公開發(fā)表的詩《祭黃陵》。那次,中央電視臺分四次才把節(jié)目播放完!痹谕踅蚱娇磥,這一趟探源尋根之旅,意義深遠,“我們獲益匪淺——學到了不少東西,更感到祖國的偉大。我們尋到了自己的根,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們都屬于這里!”

  在這之后,王津平及他所在的中國統(tǒng)一聯(lián)盟,展開了一系列推動臺灣年輕人了解祖國大陸的活動,開創(chuàng)了兩岸交流的許多個第一。例如,為使中小學教師教授巴蜀文化儲備必要的知識背景,組織了第一個臺灣教師訪問團,第一次去看熊貓,參觀兵馬俑、三星堆、都江堰、九寨溝等;舉辦大陸西部歌王王洛賓在臺灣的第一場演出等。

  王津平說他喜歡抗戰(zhàn)時候的一首詩:“假如把自己當作一顆珍珠,就有被埋沒的痛苦,何不把自己演化為泥土,讓眾人踩出一條道路。”在他看來,路要越走越寬,自己這一代的努力,要成為下一代的沃土和養(yǎng)料。

  惦記災(zāi)區(qū)的女兒

  四川地震讓遠在臺灣的王津平異常揪心。2008年7月8日,王津平帶領(lǐng)“2008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重慶分營”來到重慶腫瘤醫(yī)院護理來自地震災(zāi)區(qū)的傷員。

  傷口上還打著鋼釘?shù)臑?zāi)民,見到遠道而來的臺灣同胞,高興地與他們聊天。他們在災(zāi)難面前所表現(xiàn)的勇氣和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震撼著王津平。當聽說隔壁有個“微笑天使”時,王津平急切地過去,原來是個眼睛大大的微笑著的女孩子。聽醫(yī)生介紹,她的雙腿在地震中被砸傷,必須截肢。為了不讓爸爸媽媽傷心,她反而說服他們同意截肢。在做手術(shù)的時候,她沒有掉一滴眼淚。“我們?nèi)サ哪翘,正好是‘微笑天使’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

  當?shù)弥⒆拥拿纸型觖悤r,王津平不禁大呼一聲“啊,跟我女兒一樣!”全場的人趕緊說,趕快叫“干爹!”王麗很自然地叫王津平“干爹!”“我忍不住就把她抱起來了。干爹會照顧你一輩子!”恰巧王津平的兒子王正也是營員,在一旁馬上說:“我年紀比你大,你就是我的干妹妹了,我就是你的干哥哥了”。王津平告訴王正,要好好跟妹妹學習,她能微笑著面對災(zāi)難,說明她靈魂美好!拔蚁M绱嗣利惖男θ莶粌H要奉獻給父母和親人,也要奉獻給社會!

  離開四川災(zāi)區(qū)以后,王津平心里開始醞釀一個計劃,“通過中華基金會,想辦法在四川辦個農(nóng)業(yè)基地,鼓勵愿意來四川的臺商投資!

 
編輯: 賀晨曦     
 
 
中國臺灣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同仁县| 东源县| 夏河县| 光山县| 水富县| 澄迈县| 民丰县| 沅陵县| 六枝特区| 平遥县| 武功县| 策勒县| 靖安县| 都昌县| 托里县| 雅安市| 兰坪| 江源县| 曲阳县| 禄丰县| 凤翔县| 乐山市| 枣阳市| 丰都县| 延长县| 鄄城县| 财经| 东安县| 外汇| 镇沅| 东乌珠穆沁旗| 全南县| 蓬安县| 上虞市| 东明县| 卢湾区| 博兴县| 兖州市| 崇州市| 资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