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從汶川到玉樹:中國應急體系更完備

時間:2010-05-12 10:1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512報道 中國有句老話:欲速則不達。但從汶川到玉樹,我們卻看到,全中國再次以疾速把極限救援力量送達災區(qū)。從國家主席到地方官員,從中央部署到各省動員,一個反應快速且規(guī)劃完善的現(xiàn)代化救援體系經受住了災情考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和中國式應急救援實力更進一步。

 

  實現(xiàn)這樣的提升,除了一脈相承的黨和政府科學統(tǒng)籌指揮、各民族迸發(fā)向上的團結凝聚,信息技術和平臺在完善應急救援體系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所說,相比政府信息公開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搶險中的效應,微博、QQ群等互聯(lián)網新媒體和3G網絡傳輸等新技術正在成為眼下玉樹救災中的新力軍。

 

  從汶川到玉樹:中國式應急救援體系更完善

 

  我們不敢也不會忘記兩年前的汶川地震。突如其來的巨大天災中,黨中央和國務院科學決策,地方政府和部門積極響應,全國各民族團結一致,海內外各方伸出援手。多少搶險第一線的身影歷歷在目,多少重獲新生的感動如在耳畔。而今,新的汶川已經建成,新的四川正在崛起,從汶川到玉樹,我們不僅共同見證了中國力量,而且相信,有了汶川經驗的玉樹,永遠不倒。

 

  兩年的時空轉換和經驗積累,中國式應急救援的體制體系更為完善。首先,相關法律法規(guī)更健全。汲取汶川大地震救災經驗,200951,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正式施行,成為此次玉樹地震救災工作依法有序推行的重要依據。

 

  其次,各地區(qū)各部門的應急機制更加科學。在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統(tǒng)一部署下,有力有序有效的救援體系迅速運轉。中國地震局、民政部、衛(wèi)生部、交通運輸部、鐵道部等中央部門和航空、電信、電力、石油等中央企業(y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和后勤保障,青海、甘肅、西藏、四川、廣東等地方各省也火速吹響玉樹集結號。

 

  414 CCTV直播的環(huán)球財經連線記者依托現(xiàn)場惟一暢通的天翼手機信號,第一時間讓中央臺主持人史小諾和全國人民清晰地聽到生命之聲;

 

  415,通往玉樹災區(qū)主要公路基本暢通,交通運輸部門全力保障物資運送;

 

  416,央行國庫部門開辟國庫資金匯劃綠色通道;

 

  417,玉樹州結古鎮(zhèn)體育場內第一批活動板房搭建完畢;

 

  419,2381名重傷員長距離轉診“零死亡”;

 

  420,玉樹災區(qū)已有25家商業(yè)企業(yè)、30個商業(yè)網點開始營業(yè);

 

  421,中國電信玉樹州天翼C網率先全部恢復通信。

 

  海外媒體因此評論,玉樹大地震的救援彰顯中國已建立較完善的地震監(jiān)測和防震減災體系。

 

  信息化正成救災新力軍:互聯(lián)網新媒體和3G技術高效注力

 

  這樣的成效中,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平臺的身影及作用不可忽視,它們也成為本次抗震救災中的最大亮點。

 

  從新華網獲悉,28歲的郝南是北京大學醫(yī)院的醫(yī)生,也是“地震援助信息組信息群”——一個自汶川地震后建立至今的QQ信息平臺創(chuàng)建人。玉樹地震后,他第一時間整合群內資源,發(fā)動汶川地震志愿者團隊中的聯(lián)系人投身玉樹救災。

 

  正如郝南所說,建立一個科學平衡的信息平臺是當務之急。首先,信息不暢導致災區(qū)的很多即時需求得不到及時傳導。災區(qū)急需的物質得不到相應捐助,外界大量捐贈的某些物資又因為需求的過剩而堆積浪費。通過網絡信息平臺,這樣的難題就能有效得以緩解。

 

  其次,語言障礙、高原反應等因素,使獲救災民亟需的心理援助和精神病康復治療無法實現(xiàn)!巴ㄟ^網絡和聯(lián)系學校,我們招到了西南民族大學的30名藏族學生,馬上進行心理培訓!背啥际嘘柟獬砷L志愿聯(lián)盟的負責人霍磊說,民間志愿者團隊將朝著系統(tǒng)化和理性化邁進。這再次讓我們看到信息平臺在其中的作用。

 

  發(fā)揮這樣效力的不止QQ群,還有微博、3G網絡等等。據新華社報道,14日上午846分,距玉樹地震發(fā)生不到1個小時,中國國際救援隊微博就發(fā)出第1條關于地震的消息。之后,救援隊的微博陸續(xù)更新了300多條與地震和救援工作相關的消息。

 

  相關政府部門官方網站及赴震區(qū)采訪的記者也紛紛通過各自博客和微博向大眾傳遞救援行動最新進展和其他最新情況。青海政府則結合影響力較大的“天涯論壇”,發(fā)布震區(qū)急需救援物資訊息。

 

  這些都是汶川地震救災所沒有的。4149,中國電信員工通過天翼3G網絡將玉樹震后實景傳達青海電信抗震救災指揮中心。災區(qū)實時畫面和圖片,準確及時通過中國電信3G網絡傳送到各大媒體,也是本次玉樹救援的新亮點和不可或缺的重大支撐。

 

  汶川大地震后信息公開成共識,玉樹救災更具互動性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對此表示,“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政府的信息公開工作已做得較好。這次青海玉樹地震的救災工作中,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理念、手段和方法又有了提升和創(chuàng)新!

 

  可以說,近幾年來的社會實踐,尤其是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救災工作,使信息公開透明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在417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上,抗震救災中的信息公開再次得到強調。會議提出“及時、準確、全面、客觀發(fā)布震情災情和抗震救災工作進展情況”。

 

據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網絡用戶新增2000萬人,網民總數達到404億人。網絡已成為大陸民眾生活、工作、學習不可或缺的工具,對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產生影響,對中國社會賑災等關系民生的政策宣傳及信息傳遞同樣重要。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毛壽龍所說,政府部門與民眾間更強的互動性成為本次救災工作的一大進步。一方面,多種信息化手段和平臺使政府更主動和充分地向外界發(fā)布訊息;另一方面,民眾通過更加便捷和人性化的途徑也可以向政府提出詢問和建議,幫助政府工作更好進行。

 

 

編輯:栗琰

相關新聞

圖片